约4320字。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感受文本的语言张力,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把握文章的主题。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感知科学精神的伟大。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感知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医学研究精神,感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教学重点 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探讨文本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识人
1.情境导入:播放屠哟哟诺贝尔获奖中文演讲视频,感知演讲的现场张力以及屠呦呦的个人演讲魅力。
2.了解作者: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颁奖)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二、初读识文
1.初读文本,划出生字新词,并初步概括文章语言之美的表现。
2.字词检测
青蒿hāo素 疟nüè疾 精髓suǐ 肆虐nüè 羟qiǎng 基
衍yǎn生物 拯zhěng救 砒pī霜
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3.概括文章语言之美的表现。
文章语言之美主要体现为:
①语言叙述之精炼。文章没有运用浓墨重彩的笔调来描述青蒿素的发展,而是使用非常精练的语言高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