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00字。
2026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字[注],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菣作高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这里需要说明,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及政策连续性,事关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摘自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材料二:
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而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就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记述。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而要明白,大抵应当:(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指出写文章要简练,这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讽刺有些文章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目的一致。
B.材料一引用《庄子》的“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在说明语句也不是一定要短,而要长短错落有致。
C.材料一谈到文件、讲话和文章要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这体现了古人所说的“修辞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D.材料二中消极修辞的“四端”,可以表示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在讨论“短、实、新”三个方面时,均对可能出现的例外情况做了补充说明,体现了思考的审慎和辩证。
B.材料一中引用“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的“新”既可指文件、讲话内容方面的新,也可指形式方面的新。
C.材料二开篇列举“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再结合下文表述,可推知消极修辞仅适用于书面表达。
D.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表示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串联上下文,思路清晰缜密,论述层层推进。
3.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消极修辞纲领 B.记述的境界
C.话语文章通例 D.修辞的四端
4.某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实验操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条表述加以评析。(4分)
5.学生写作有时存在用语造作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狭隘理解“文采”,如过分追求辞藻华丽等。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写作中避免这类不良文风。(6分)
【答案】1.B2.C3.A4.①此句用比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强调实验操作的谨慎,但违背了材料二“消极修辞应质实、平凡”的要求。②科学说明需直接明确,此类文学化表达易分散注意力,应改为“实验操作需严谨规范”。5.①内容真实:讲“有感而发”之言,避免堆砌辞藻(材料一“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②语言质朴:用明白通俗的语言,如材料二“质实、平凡”的要求,取代华丽修饰。③思想创新:追求“新意”而非形式新奇,如材料一“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
【解析】
1.材料一引用《庄子》意在说明文章长短应视内容而定,不可强行增减,而非强调“长短错落有致”。
2.材料二并未限定消极修辞“仅适用于书面表达”,其适用于所有需.明确表意的语言(如科学、法令文字)
3.材料二围绕“消极修辞纲领”展开,分述“明白、精确、平妥”等原则,标题需概括核心内容。
二、小说阅读
文本一:
鼓书艺人[注](节选)
老舍
一九三八年夏,汉口战局吃紧。
浑浊的长江,浩浩荡荡地往东奔流。形形色色的难民,历尽了人间苦难,正没命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逃。翅膀下贴着红膏药的飞机,一个劲儿地扔炸弹。炸弹发出揪心的咝咝声往下落,一掉进水里,就溅起混着血的冲天水柱。
一只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轮,满载着难民,正沿江而上,开往重庆。船上的烟囱突突地冒着黑烟,慢慢开进了“七十二滩”的第一滩,两岸的悬崖峭壁,把江水紧紧挤在中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