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920字。
202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红色诗歌的经典化过程既与大众读者的文学接受有关,也与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的文学生产有关。从生产环节而言,红色诗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和大众读者的精神需求为生产目标;而从接受环节而言,人民群众和大众读者最终会选择具有人民性的红色诗歌文本作为经典作品反复品鉴和传诵。事实上,从经典化效果来看,真正具有人民性的红色诗歌经典的形式具有口传性,内容具有确定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不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不诚心诚意地向人民学习,就很难真正做到热爱人民。
B.从马克思主义立场来看,红色诗歌经典是在红色诗人生成与大众读者接受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语言和形式的陌生化特点影响了现代派诗歌在大众读者中的口头传播,使其只适合书面阅读。
D.读者能够直接掌握红色诗歌经典的“真理”,和它具有普遍性、社会性、革命理性色彩密不可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创作源泉的角度阐释了文艺的人民性立场,要求创作者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B.技巧手段为内容服务的观点揭示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说明了生活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C.红色新诗的人民性进程得以推进,受益于其口语化的语言和节奏更符合读者接受习惯。
D.中国诗歌的红色精神资源,源于红色诗歌对相同意象重复抒写使其经典意义得到强化。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红色诗歌经典的“真理”的一项是( )(3分)
A.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绩,/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殷夫)
B.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冯至)
C.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闻一多)
D.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
4.材料一的论述语言特点鲜明,请以第二段为例简要分析。(4分)
5.班级将要举办一场红色诗歌朗诵会,如果你向宣传委员推荐艾青创作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请结合材料,阐明你的推荐理由。(6分)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日军开炮了。
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的林子里爆炸,腾空而起的石块、泥土和折断的树枝在空中飘飘扬扬,纷纷坠落在脚边。石云彪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往它的脖颈上系了一圈白色的绸子,然后俯下身去在它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雪无痕将信将疑地抬起头来,深情地看着它的主人,迟迟不肯挪动脚步。石云彪再次拍了拍雪无痕的脑袋,掰开它的嘴巴,往里面放了一块肉干,然后喝道:“快走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