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49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过程性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将举办“红色印记??山河回响”文化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一、积累??运用(33分)
【文化节??新闻文化】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è( ),击kuì( )和歼( )灭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 ① (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 ② (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 ③ (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在①②③处依次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遗嘱 ②鼓励 ③英姿 B. ①遗嘱 ②奖励 ③英姿
C. ①遗愿 ②奖励 ③英姿 D. ①遗愿 ②奖励 ③雄姿
(3)在文中连续的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短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 B. 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追思与缅怀
C. 追思与缅怀、决心与信念、光荣与梦想 D. 光荣与梦想、追思与缅怀、决心与信念
【答案】(1)遏;溃;jiān (2)B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阻遏(zǔ è):制止、阻拦。
击溃(jī kuì):通过攻击使对方溃败逃散。
歼灭(jiān miè):通过军事行动等手段彻底消灭敌方力量。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①“遗嘱”指人在生前或临死前对自己的财产、事务等所作的处理和安排的书面文件;“遗愿”侧重生前未实现的愿望,表述较宽泛。诺贝尔奖是诺贝尔根据自身合法书面安排设立,“遗嘱”更具法律效力与正式性,故此处填“遗嘱”。
②“奖励”指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鼓励”侧重激发、勉励,无实际物质或荣誉授予。诺贝尔奖会为获奖者颁发奖章、证书与奖金,是实质性的表彰,故此处填“奖励”。
③“英姿”指英俊威武的姿态,多用于形容女性的矫健优美;“雄姿”更侧重男性的雄壮姿态。吕伟是女性运动员,故此处填“英姿”。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
追思与缅怀:通常指的是对过去的人或事的回忆和怀念。
光荣与梦想:通常指向的是过去的辉煌成就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决心与信念:表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前文依次回顾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历史、《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海天》展现的成就与荣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关键战役,记录了人民解放军冲破敌人阻拦、奋勇前进的历史场景,属于对过往革命历史的追忆,“追思与缅怀”恰好体现对这段峥嵘岁月的回望与感念,是对历史的梳理。因此第一处横线应为“追思与缅怀”;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展现了人类在科学、文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是人类共同的光荣;《“飞天”凌空》记录吕伟夺得跳水冠军,是中国体育的荣耀;《一着惊海天》呈现航母舰载机着舰的关键瞬间,是祖国科技与军事强大的见证。三者共同传递出成就带来的光荣感,以及对未来继续创造辉煌的梦想,与“光荣与梦想”的内涵完全契合。因此第二处横线应为“光荣与梦想”;
“追思与缅怀”以及感受“光荣与梦想”后,必然会激发对未来的期许——以过往为鉴,以成就为动力,坚定建设更强大祖国的“决心”,以及相信祖国必将持续崛起的“信念”,最终落脚到对未来的坚定追求上。因此第三处横线应为“决心与信念”;
故选A。
2. 下列关于新闻和课文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六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 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C.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