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500字。
诗歌复习要点 
                                  双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歌“形象”破解
1 .诗歌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前者如 《 春夜洛城闻笛 》 中抒情主人公一一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贾岛的 《 题李凝幽居 》 中李凝的隐者形象。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设题时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后者会再加上人物的身份类别判断;和其他考点交叉,会设题为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以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
(2)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 《 蝉 》 中“蝉”的形象,韦应物的 《 闻雁 》 和赵暇的 《 寒塘 》 中“雁”的形象。设题的形式为:物象的特点,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2 .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
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例如崔颖 《 长干曲 》 其一:“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相问,或恐是同乡。”诗人仅用一问一答,就把女主人公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例如李清照 《 点绛唇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儿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 2 )烘托:
如柳宗元 《 江雪 》 中为塑造老渔翁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白居易 《 夜雪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侧面烘托雪之大。其中选“折竹”这一细节烘托出雪之“重”,别有情致。 ( 3 )对比衬托:如李商隐 《 柳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 
( 4 )比兴手法:
如白居易的 《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全词巧妙沿袭了 《 诗经 》 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 ( 5 )抒情方式:抒情主人公可以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例子分别为白居易的 《 长相思 》 ,韦应物的 《 赋得幕雨送李胃 》 ,贺知章的 《 回乡偶书 》 。
 3 .如何正确把握形象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