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70字。

  6 我 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现代诗歌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语言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思维能力: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审美创造:能够结合旁批,自主鉴赏诗歌的内容,体会主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咏春”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春天一来,诗人就容易触景生情,有伤春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有乐春者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苏轼,“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白居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看春天的诗作,看看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
  二、预习检测
  1.走进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诗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主要作品有《智慧之歌》《诗八首》。
  2.文学知识
  九叶诗派:这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共有九位代表诗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含着希望与新生。
  4.字词梳理
  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2.划分节奏。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