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20字。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近代受列强欺凌的历史,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语言运用: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思维能力: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犯下了焚毁圆明园的罪行。遗憾的是历史没有为我们,为中国人民,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幸运的是,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在和北京远隔千山万水的根西岛,有个巨人站立起来,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大义凛然,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二、预习检测
  1.走进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写作背景
  (1)圆明园焚毁事件: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世界的抢劫和焚烧。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3.相关介绍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过去的圆明园vs现在的圆明园。(图片、视频见ppt或备课素材)
  4.字词积累(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