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50字。

  12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作者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
  语言运用:坚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读懂记游散文主旨的方法。
  审美创造: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北宋庆历新政改革,现在的了解者不多。但与这项改革运动密切相关的两个人和两篇文章却家喻户晓,光耀千年。这两个人一是改革的主持者范仲淹,一是改革的支持者欧阳修。革新运动失败后,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陈述心志,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令后人敬仰。欧阳修贬谪安徽滁州,寄情山水,创作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令百世争传。
  今天让我们继岳阳楼之后,再次思接千载,一起去领略醉翁亭的蔚然秀色,探寻欧阳修的精神世界吧!
  二、预习检测
  1.走进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获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2.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3.字词积累(见ppt)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
  1.朗读文言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