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29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2025-2026 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一、阅读(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日本的科学家在北海道一个古地层中发现了一批非常特殊的琥珀。与常规的发现不同,这些琥珀不是出现在森林化石层,也不是浅海海岸沉积物中,而是埋藏在典型的深海沉积物中,包括海底泥岩、砂岩和大量微体放射虫壳体。这种组合极其反常,也立刻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
  琥珀从哪来?
  琥珀的形成过程通常和陆地森林,特别是森林中的松柏类植物密切相关,可以说琥珀就是松柏树脂的化石。琥珀是由植物树脂演化而来的。树脂通常是植物用于自我保护,比如封住伤口或抵御昆虫和真菌而分泌出来的胶状物质。当树脂从树干流出并滴落到地面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如被迅速掩埋、缺氧、温度适中等),它会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经历数千万年的变化最终形成琥珀。
  因此,琥珀最常见的发现地都是古代陆地森林的沉积层,或者是靠近陆地的浅海、三角洲、湖泊边缘等区域。在这些地方,树脂较容易被埋藏并得以保存,因此大部分情况下琥珀都是在煤层中被发现的。世界著名的琥珀产地,如波罗的海沿岸、缅甸北部、加拿大和中国抚顺,几乎都具备这种环境条件。
  然而,在这次的研究中,科学家在典型的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琥珀。这些琥珀和海底的泥岩、砂岩、以及放射虫壳体混合在一起,甚至出现了多达 30 个富集层,形成厚达数十厘米的连续堆积。这种现象极其反常——因为深海距离海岸带数十乃至数百公里,在琥珀生成后,若不借助强大的力量和极端条 件,它几乎不可能从森林一路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沉积到深海海底。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把这些刚刚从树上流下来的树脂带进了海洋深处?
  科学家仔细分析了它们的保存状态。研究发现,这些琥珀并不像通常那样已经完全硬化,而是呈现出一种“软沉积变形结构”——比如火焰状和球枕状等。而且琥珀保存的地层也出现了大量软沉积结构。这些结构说明琥珀在被埋入沉积物时仍然是软的,还能被水流和泥沙的压力挤压、拉伸。这是判断其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搬运到海底并沉积下来的关键证据。
  所谓的软沉积变形结构,是指沉积物在尚未固结、仍处于松软状态时,受到外力扰动(比如水流冲 击、地震等)而产生的变形痕迹。它的典型特点是连续性的“软变形”——就像是和面,面团在被挤压、翻卷后留下的痕迹,可以形成弯曲、鼓起或流动状的结构(如火焰状、球枕状)。
  这些内部变形并非肉眼猜测,而是通过一种叫荧光研磨断层成像的高精度技术直接观察到的。该方法
  利用琥珀在紫外光下的天然荧光,通过逐层研磨和拍摄,揭示了其内部复杂的形变结构和泥沙混合界面, 为琥珀变形状态提供了直观证据。
  除了琥珀本身,研究人员还在同一层中发现了几种非常具有指示意义的共生物质:首先是大量植物碎屑,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说明陆地植被曾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破坏;其次是大型漂流木,最长超过 1 米,而且没有任何浅海生物钻孔痕迹,说明它们在倒下后,很快就被搬运到了海底。最后还有被撕裂的泥块,直径超过 1 米。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是:体积大、搬运难、沉积快、保存完整——这就排除了风暴或普通洪水的可能性,而更可能是能量极高,发生时间更短的极端事件。
  接下来是时间证据。研究人员对两个火山灰层中的锆石进行 U-Pb 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琥珀所在的地层形成于约 1.16 至 1.14 亿年前,也就是白垩纪阿普第晚期。这个时间段正好对应日本东部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震多发的阶段。
  最后,研究还对沉积速率进行了估算:整个深海环境的背景沉积速率约为每千年沉积 0.38 到 3.66 毫米厚的沉积物。但这批琥珀所在的层位中,个别富集层厚度可达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显然不是常规沉积过程所能形成的。这说明,当时发生了一次或多次极端事件,在极短时间内将大量陆地物质直接带入了深海。
  综合以上全部线索,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这是一场由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事件,它撕裂
  了海岸、(A),将树脂、植物、泥沙和漂流木卷入大海,(B),琥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C),记录下了那
  场可能在地质历史中消失的灾难。
  ?
  首先,这可能是首次在深海沉积物中识别出大量保存完好的琥珀,并且这些琥珀还保留了明显的软变形结构。此前,科学家几乎只在陆地或浅海环境中发现琥珀,深海中的琥珀极为罕见,而且几乎没有类似的沉积构造记录。这个发现扩展了我们对琥珀分布环境的认识,也表明琥珀也可以用来指示远古存在过的沉积事件。
  其次,这项研究还强调了深海沉积环境在记录极端地质事件方面的重要性。传统上,人们认为大型灾害的沉积记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现实是,真正猛烈的海啸常常摧毁了沿海本身的沉积证据。而相对稳定的深海盆地,反而能够保存这些证据。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许多看似平静的深海沉积层,可能正默默保存着一段段灾难历史。
  最后,这项发现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和地震历史也具有参考价值。研究所揭示的时间节点(1.16–
  1.14 亿年前)正好对应了日本东部构造活跃期,说明当时的板块活动确实曾引发大规模的地震与滑塌事件。这不仅让我们对白垩纪时期的太平洋边缘板块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推测类似事件是否在其他地区发生过提供了启发。
  (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海道的琥珀不同于其他地方都是埋藏在煤层中,而它埋藏在海底泥岩、砂岩和大量微体放射虫壳体中。
  B. 绝大多数琥珀是松柏的树脂滴落到地面后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经历漫长变化后形成的。
  C. 北海道的琥珀呈现出一种“软沉积变形结构”,这是树脂在火ft爆发时被热量熔化后而产生的变形痕迹。
  D. 北海道的琥珀的发现,扩展了科学家对琥珀分布环境的认识,此前他们只在陆地或浅海环境中发现琥珀。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地森林和靠近陆地的浅海、三角洲等区域的地质巨变,不大可能会形成“软沉积变形结构”琥珀。
  B. 科学家通过对火ft灰层中的锆石进行 U-Pb 同位素测年,可以大致测定琥珀所在的地层的形成时间。
  C. 荧光研磨断层成像的高精度技术,能揭示地质内部的复杂形变结构,为琥珀变形状态提供直观证据。
  D. 深海琥珀的研究能够佐证日本东部地区在白垩纪阿普第晚期进入构造活动频繁、地震多发的剧变期。
  3. 根据原文内容,在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4. 有人说:深海琥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化石,更像是一种地质“时间胶囊”。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根据上下文内容,文中画横线处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提出的问题并阐述理由。
  (二)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河南巷小识
  贾平凹
  河南人的巷子,离西安城墙最近了。城墙要比整个巷子高出四五倍,暮色的天气里,云压得很低,便看得见风里的夕阳在女墙上腐蚀,那斜壁上横出的碗口粗细的枸子树上,紫燕一起起飞,回旋的运动中, 一会露出最宽的正面,一会显出最窄的侧面,如同一朵方向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