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430字。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
  在中华先民看来,诗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中华先民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路,擅长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周易》的卦象、汉字的象形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具有偏重于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先民们在追求真理时,往往不重视局部的细致分析,而重视综合的整体把握;往往不是站在所研究事物之外做理智的研究,而是投身于事物之中进行感性体验。
  如果说古希腊的智者追求的是逻辑分析的严密性,中华的圣贤却是以主客体冥合的直觉感悟为智慧的极致。在《庄子》中,孔子赞扬温伯雪子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显然,这种思维方式与诗歌的运思方式非常相似。谢良佐评孔门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四书章句集注》)这分明是将诗歌作为思考以及讨论学问的手段,因为诗歌更有利于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述来领悟普遍的抽象道理。
  先民们还认为诗歌是人们表达意旨的有效方式。先民们早就认识到,事物的规律即“道”,是精微玄妙的,是难以言传的。在这一点上,儒、道两家的观点如出一辙。孔子经常用诗歌般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家更是如此,一部《庄子》,全文优美如诗,例如:“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又如:“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包蕴的人生哲理,既深刻精警,又生动易懂,分明是得益于诗化的表达方式。
  从表面上看,中华先民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在逻辑性和明晰程度上都不如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这似乎是一个缺点,其实不然。西方现代哲学已经证明,人类永远无法用明晰的分析语言来说明深奥的真理,也永远无法通过逻辑性的形而上学思考来把握人生的真谛。在这方面,早熟的中华文化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好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那便是诗歌。
  诗歌的性质是文学的而非逻辑的,诗歌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而非分析的,诗歌的语言是模糊多义的而非明晰单一的,诗歌的效果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诗歌的意义是意在言外而非意随言尽的,所以它更能承担起思考并理解人生真谛的重任。
  西方文化要等到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才通过阅读荷尔德林的诗歌领悟到诗性语言的重要性,而中华先民却早已在人生实践中独得圣解。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即将饿死时,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孔子临终时,作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除诗歌以外,还有什么语言形态可以更简洁、更完整地表达他们对命运的深沉慨叹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如果没有长留天地之间的光辉诗篇,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和漂泊江湖的少陵野老何以在千秋万代的人民心中获得永生?
  (摘编自莫砺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材料二:中国人的本性是尚诗的,中国文化始终是充满诗意的文化。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诗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诗性智慧”。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是中华先民认识世界和表达意旨的有效方式,是能更简洁、更完整地表达古代诗人对命运的深沉慨叹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的语言形态。
  B.从逻辑性和明晰程度方面来说,中华先民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不如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缺点。
  C.中国人本性尚诗,几千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于“诗性”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都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
  D.以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诗人写了不少山水田园诗,这类诗通过“意境”来表达人居环境的诗意,传递美学意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庄子都擅长用诗化语言表达思想,如孔子借松柏喻坚韧,庄子以“蝴蝶之梦”喻物我交融,二者诗化的表达方式既深刻又生动。
  B.西方文化直到海德格尔才领悟到诗性语言的重要性,而中华先民早已通过诗歌把握人生真谛,诗歌更能思考和理解人生真谛。
  C.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认为,诗有三种境界,分别是物境、情境和意境。由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这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
  D.中国山水画成熟于隋唐时期,在宋代时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批别开生面的文人画,这些山水画表达了中国人“诗意栖居”的梦想。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诗意栖居”的人居理想的一项是(   )
  A.过门车马谁曾入,塞路蓬蒿不复锄。雨漏日惟支败屋,鼠余时自缉残书。(陆游《村居书事》)
  B.径曲萋萋草绿,溪深隐隐花红。凫雁翻飞烟火,鹧鸪啼向春风。(李白《村居》)
  C.蒲短斜侵钓艇,溪回曲抱人家。隔树惟闻啼鸟,卷帘时见飞花。(白居易《溪村》)
  D.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村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4.中华先民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人对诗意的追求,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笨花
  铁凝
  这家姓一个很少见的复姓——西贝。因为这姓氏的少见,村人称呼起来反而觉得格外上口。这村名叫笨花,笨花人称这家为西贝家。
  西贝家的院子窄长,被南邻居向家高高的后山墙影罩,向家的砖墙便成了西贝家的一面院墙。站在向家房上往下看,西贝家的院子像条狭长的胡同,房门也自朝一面开着。受了两棵大槐树的笼罩,院子显得十分严谨。吃饭时,西贝家的人同时出现在这狭长的“胡同”里,坐在各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