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230字。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7~8课。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伟大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卓越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公认 駠亚子读了《沁园泰•雪》之后拍案叫绝,郭沫若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是“经纶外,诗词☆事,泰山北斗”,陈毅也用“诗词大国推盟主”来赞誉毛泽东的诗才。
  1930年2月,毛泽东曾在江西省吉安县渼陂村一幢名叫“惟吾德馨”的清末民居居住、办公。屋内有一小天井,墙壁上书有一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泽东对㐀十分欣赏,曾手书此联,长期挂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人文修养博大精深,这副对联是毛泽东辉煌人生的喜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够创作出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
  第一,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曾在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做过统计:毛泽东圈划批注过的诗词曲赋总计1 590 亩包括1 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首赋,涉及429位诗人。毛泽东还认真研读了各种诗话、词话、音韵 词律。
  毛泽东趽古典诗词烂熟于心,无论是创作还是运用古典诗词,他都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为阐明观点、论证事理、表达感情服务。
  第二,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毛泽东曾把自己的求学经历描述为“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他从未间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广,包含中外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而读得最多的是文史古籍。从先秦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类别史作,他几乎无所不读。一部3000 多卷、4000 多万字的线装本《二十四史》,他24年不离身边,反复阅读。一部300 多万字的《资治通鉴》,他竟看了17遍之多。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历史典故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字里行间,随处可见。
  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古典诗词“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在价值取向上吸收了儒家文化以“仁学”和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经世致用的政治理念,体现了一个革命家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他的诗词直抒胸臆,饱含“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忧患意识,充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富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顽强意志,满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大同理想,推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积极态度……
  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庄子、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纵横捭阖、热情奔放、文采飞扬,
  不管是写自然景观、动物姿态,还是写社会实践,都呈现出宏大的气魄,揭示出人与事物的内在本质,折射出美学和哲理的绚丽光芒。
  第三,湖湘文化的直接熏陶。湖南地灵人杰,素有“湖南人材(才)半国中”“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等盛誉。岳麓书院大门外有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洞庭湖之南的这块热土,是他出生成长的乡土,是他投身革命、上下求索的起点,是他调查研究、治国理政的基地。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泽东思想与人格的同时,也成就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中表现的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风格、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毛泽东诗词也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为弘扬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天赋个性的充分体现。湖南人以“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了得难”闻名,这些个性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
  毛泽东说过:“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他自幼就性格倔强、桀骜不驯。《西游记》是毛泽东读私塾时最早读到的古典小说,他最关注大闹天宫的故事。这是把握毛泽东内心世界以及天赋秉性中“猴气”一面的重要线索。“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毛泽东看重它灵活善变的机智敏锐,更欣赏它无拘无束的斗争精神。
  毛泽东性格刚毅,信念执着,具有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和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从“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从“万水千山只等闲”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总是满怀信心,以百折不挠的意志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第五,时代风云的反复磨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艰难曲折,风起云涌,催生了毛泽东的光辉思想,也锻造了他的光辉诗篇。毛泽东诗词的丰富内容源于那个时代,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源于那个时代,没有时代潮流的波澜壮阔,也不会有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势。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始终挺立潮头,不仅坚定执着地引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也热情洋溢地讴歌改天换地的革命壮举。
  毛泽东诗词不仅生动记录了他本人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到“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也艺术地反映了中国革命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艰辛与辉煌,堪称一幅中国革命战争的壮丽画卷。
  (摘编自《毛泽东的诗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的诗词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公认,获得了柳亚子、郭沫若和陈毅的高度评价,其中郭沫若对毛泽东诗才的评价是最高的。
  B.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这就是源于他对唐诗的熟读,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C.湖湘文化既塑造了毛泽东的思想与人格,也成就了毛泽东诗词,而毛泽东诗词也为弘扬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D.毛泽东诗词虽然反映了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讴歌了改天换地的革命壮举,但主要还是为了记录他自己的心路历程。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诗词艺术成就的取得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传统文化的丰
  富滋养、毛泽东的天赋个性等。
  B.毛泽东欣赏的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他为什么能创作出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
  C.毛泽东诗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写自然景观、动物姿态、社会实践,呈现出宏大的气魄,但缺乏现实主义精神。
  D.从“万水千山只等闲”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体现了毛泽东信念执着,他总是满怀 信心,迎接挑战。
  3.下列选项中 不能直接体现“毛泽东诗词继承了古典诗词‘诗言志’的优良传统”的一项是(3分)
  A.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哲不还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有评论说,《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体现了毛泽东的“政治抱负”与“革命精神”。请结合原文以及《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4分)
  5.湖湘文化和时代风云是如何共同作用于毛泽东诗词的?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补 胎 郎 刘心武
  我常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内旧城保护区转悠,有次车轮被钉子扎破,就到马路边一家补胎的小店补胎。
  店主是个体户,既是老板,也是修理工。店外好大一棵槐树,应该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栽下的,好粗的主干,好大的树冠,院外院内都好大一片阴凉,正当盛夏,槐花盛开,阵阵飘香。店主找出补胎的材料,把补丁和漏点都刷上了胶,用、一个木砣子用力地将二者压合……正在这时,一辆卡车停在了店门外,只见一个穿军服的司机汗津津地冲进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