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60字。

  8 茶馆导学案
  【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代表作品: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创作特点: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老舍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老舍的作品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老舍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二、写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老舍先生积极响应号召,同年8月,完成了一部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北京人艺的曹禺等艺术家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茶馆》。 1958年5月,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中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三、生词释义
  ①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②化干戈为玉帛: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
  ③三三两两: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
  ④横眉立目:怒视的样子。多形容强横或强硬的神情。也说横眉努目、横眉怒目。
  ⑤眼拙(zhuō)→笨嘴拙舌:嘴笨;没有口才。也说笨口拙舌。
  ⑥另眼看待: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