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750字。
25年秋九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
一轮明月能带给文人无限遐思。中秋之夜,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白露节气,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依恋;黎明时分,温庭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述说了早行路上的景致与辛苦;夜幕降临,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描绘了洞庭湖上的月光与月影;举头望月,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朗月行》)突出了月的明亮和高远,极具浪漫主义特色。
【答案】 ①. 但愿人长久 ②. 千里共婵娟 ③. 露从今夜白 ④. 月是故乡明 ⑤. 鸡声茅店月 ⑥. 人迹板桥霜 ⑦. 浮光跃金 ⑧. 静影沉璧 ⑨. 又疑瑶台镜 ⑩. 飞在青云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愿、婵、露、茅、霜、璧、疑”等字的写法。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在黄河流过的地yù/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选自艾青《手推车》)
【乙】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guō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选自《智取生辰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yù( ) 面面厮觑( ) guō( )噪 黄泥冈( )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一个山脚”相同的一项是( )
A. 寒冷与静寂 B. 冰雪凝冻 C. 北国人民 D. 头重脚轻
(3)【甲】诗描绘的是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列诗句中与黄河无关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C. 河流大野犹嫌束 D. 碧水东流至此回
(4)【甲】【乙】两文均提及了独轮车,【甲】诗中的“手推车”是中国一种简陋、特有的交通工具,也是艾青“土地”意象群中的一个突出的象征意象,它在本诗中寄予了诗人________,也蕴含着对保守落后生活方式的悲哀。【乙】文中推着江州车的七人中的首领是________。
3. “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为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向上,某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中张贴出来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请在表中填写对应的选项。
具体内涵 名言警句
①________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