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125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了《人类1000年》一书。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B. 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条件。
C. 党带领人民所锻炼出的那些风骨和品质,既锻造出党的精神谱系,又激励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D. “身之主宰便是心”。我们走好新长征路,除了需要物质力量和制度优势,更需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因此中国只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百件重要事件。
B. 布热斯基带着家人“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的最大收获之一便是认识到了长征及其意义,同时也对前行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认识。
C. 外国青年对中国革命史和对中国红军并不感兴趣,重走长征路,就是为了寻找支撑自己生命的,能够更有力量走下去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D. 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的必不可少的就是长征精神,因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伟大的长征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必然属于全人类。
3. 以下各项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总结出的“抗疫精神”的部分内容,其中哪一项在“长征精神”中没有体现( )
A.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B.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 顾全大局、甘于奉献 D. 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4. 三则材料都围绕长征展开,各侧重于哪一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一是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节选部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是这篇讲话的重要特点,请从结构或语言的角度(二选一),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条件”理解错误,原文为“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选项把必要条件偷换成充要条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此中国只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百件重要事件”错,根据原文“中国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大撤退
赵大年
过了怀远,便是德胜。章校长感叹了一番,话说得相当多。大家心里都萌生了一种预感、直觉——可谁也说不出这是个什么征兆。或者,是他预感到一种什么“大限”将要来临了呢?
您听,章校长又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德胜这个地名,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德胜门。都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