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字。
2025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注意:答题时,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位置作答,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古诗文积累(6分)
1. ,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3. 青林翠竹, 。 (《答谢中书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5.坐船游览,看到两岸的山峦逐渐消失、平原一望无垠、江水奔流不息的景象,你不禁会想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两句诗“,。”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甲】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①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②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独游山寺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①。一日,幅巾杖屦②,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③公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④复问公何姓,公拱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公《定林》诗云:漱甘③凉病齿,坐旷息烦襟④。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⑤。
注释:①退处金陵:指退出朝堂,归隐金陵。②屦(jù):用麻、葛等粗糙材质做的鞋。
③漱甘:用泉水漱口。④烦襟:烦躁的心情。⑤诗句的意思是:真正的快乐并非无所寄托,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6.甲文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丙文中的王荆公与乙文作者都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八年级语文 10-1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欣然起行( (2)人莫之顾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和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恰当的是( )(2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我们)一起走出庭院散步。 ②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③您不是也读过书吗? ④(那人)又问荆公的姓名。
9.甲诗的作者写作时的境况与丙文主人公相似。甲诗的作者从古代先贤的身上找到了归属感,甲诗中“”一词,用了伯夷、叔齐的典故,作者把二人引为知己,表达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丙文中的王荆公用“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一句,表明自己寄情山林之乐。(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