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42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7、8课,古诗词诵读。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中国古代诗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时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审美特质、体制艺术、代表作家等共同构成的诗学型范的概念。特别是经过宋元明清论者的阐发,盛唐逐渐凸显为诗歌史的黄金时代,盛唐之“盛”也具有了诗史价值判断的含义。
  作为分期概念的盛唐,由严羽《沧浪诗话》较早提出,至明代高棅基本论定。严羽论诗推崇盛唐,又说“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可知他心中的盛唐主要指开元、天宝诗坛。此后学者言及盛唐,基本重在开元、天宝,只是对盛唐的上限和下限的看法稍有出入。特别是对于开元以前的陈子昂,天宝以后活跃的韦应物、刘长卿等,以及杜甫在天宝末年至大历时期的创作等,有所争议,这些创作是否应纳入盛唐时期,引起了学者的思考。到高棅编选《唐诗品汇》时,详细选定开元至大历初八十六人为盛唐,更加标举开元、天宝为“盛唐之盛者”。高棅对盛唐分期的看法相对客观,也在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现当代学者论定盛唐所涵盖的范围,基本不出高棅的结论,而对盛唐分期的歧见也主要针对的是安史之乱后至大历初的归属问题。一方面如郭预衡、余恕诚仍然主张自开元至大历前划为盛唐。另一方面,从胡适到林庚、袁行霈,都主要把开元、天宝作为盛唐,并将天宝末至大历视为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后一种观点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的主流。在唐代历史上,政治社会之“盛”与诗歌创作之“盛”,这二者的时限有所重合而又不完全吻合。
  盛唐诗学型范到底由哪些作家来体现,这是一个关键的论题。历代学者对盛唐诗歌典范的总结,实际也是基于他们对盛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认识。严羽推崇李白、杜甫,同时又称赏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我们今天一般说到盛唐诗人,首先就离不开这六家,其代表性和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历来论者都认可杜甫为盛唐诗人,但又对杜诗超出唐诗主流风格的特质颇有体会,于是产生了对于盛唐之“正体”和“变体”的探讨。严羽已经注意到“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王世在《艺圃撷余》中进一步论及杜诗多有“变态”之处,说:“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可见,杜甫在盛唐主流风格之外,又具备独造之变体,这一现象历来就是古人所关心的问题。就杜甫的“不离盛唐”而言,我们看到盛唐概念的丰富性、包容性;就杜甫的“超出盛唐”而言,我们看到盛唐艺术规范的限度所在。于是,如何在唐诗史上安放杜甫的位置并评价杜甫前后期的创作,也成为探讨盛唐概念之时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黄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盛唐概念》)
  材料二:
  杜甫一生,有长达四十三年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天盛世”中度过的,但绝大多数杜诗尤其是代表作,又是在755年安史之乱以后的十五年里所创作的。这就不免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杜诗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他的乱世经历,而与“开天盛世”无关。实际上,一部杜诗,始终贯注着“盛唐气象”,杜甫安史之乱以后的伟大创作,既根本得益于“盛唐气象”的深远影响,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既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也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诗学型范概念,主要指开元、天宝年间,但学者对其上下限的看法不尽相同。
  B. 盛唐之“盛”有诗史价值判断 含义,然而盛唐的政治社会之“盛”和诗歌创作之“盛”并不完全重合,学者对个别诗人的归属意见不一。
  C. 杜甫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盛世中度过的,但其主要诗作却是在这之后创作的,这让人感觉是杜甫的乱世经历造就了其诗歌成就。
  D. 杜甫前期的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盛唐气象”,后期的作品因为战乱和漂泊,其中激越昂扬的盛唐之气就逐渐减少了。
  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盛唐”概念意义引出其分期价值,概述了学者对盛唐分期的观点差异,列出了盛唐诗学型范的代表作家。
  B. 材料二在分析杜甫作品的“盛唐之气”时,也穿插了杜甫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材料论述充分、真实、条理清晰。
  C. 材料二引用杜甫《醉时歌》诗句中的结尾,主要是为了论证诗人感慨个人遭遇、批判政治黑暗、借酒浇愁的情状。
  D. 两则材料都广泛使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使文章的论证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
  3. 下列诗句最不能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
  C.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4.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学者们对盛唐分期的几种观点及主要争议点。
  5. 班级拟举办“杜甫是否是盛唐诗人”的辩论赛,作为正方一辩,请根据材料二为你的开篇陈词稿拟一个提纲。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和小荣
  刘真
  因为我爱说话,说起话来声音又高又脆,同志们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歪把机关枪”。
  一九四二年六月的一天晚上,赵科长帮助我把文件包结结实实地捆在身上,像往日一样,我就朝着我要去的那个秘密的地方出发了。
  到大王庄,已是深夜两点钟的样子,公鸡还没有直着脖子叫喊。我走近交通站李大娘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