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970字。
重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可以被理解为史料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诫历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陈论,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料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史景迁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他曾经写过一部研究清初山东农村基层妇女生活状况的名著《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尽管这是一部非常前沿且有趣的新文化史、微观史著作,但由于地方志等史料中缺乏基层妇女的生活材料,史氏一方面使用了《聊斋志异》等纯文学材料;另一方面又发挥文学想象,对王氏这位具体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诸多细致的细节联想。显然,这部作品“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它或可代表一种历史书写的方式,但不宜被看成历史研究的范本。正如周振鹤指出的,兼具科学和人文两重属性的历史学,“往前进一步是哲学,往后退一步是演义(即文学)”。也就是说,如果历史学不强调客观性,不以求真为标准,不坚持历史解释、理论或背后所代表的价值 观、意识形态等都必须建立在以史料考订、史料分析为基础的“真实”之上,那么,历史学在人文领域的学科属性就会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
(节选自梁晨、李中清《从求实到求是: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有删改)
材料二:
当前主流的历史学家已经承认通过文献考订是无法复原史实的。如果我们承认无法复原史实,那么如何判断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挖掘、考订更多文献的研究方式是接近还是远离了史实?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所有文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发现与考订史实不能够完全还原历史,但它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
B. 周振鹤认为历史学兼具科学和人文,如果不强调客观性,历史学在人文领域的学科属性就会被消解,失去存在的必要。
C. 材料一中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并非扎实地还原历史的方式。
D. 材料二认为,通过“科学”方法挖掘、考订更多文献并不一定能让历史研究接近事实真实,而只能提供证据真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科学、规范地考订史料和分析史料,是历史学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让历史学独立于人文学科而接近科学。
B. 章学诚所言“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即器以明道”中的“事”“器”指历史研究内容,“理”“道”指历史研究成果。
C. “历史学的力量”和“历史学的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真”体现了“历史学的目的”,“求是”是“历史学的力量”。
D. 从发现与考订史实到理解或诠释史实并形成历史认知,是历史研究从“实”到“识”再到“是”的完整过程。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
B. 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能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也。
C. 班固评价司马迁著《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此即为“春秋笔法”。
4. 关于历史研究,两则材料观点有同有异,请简要概括。(4分)
5. 费孝通在《再论文字下乡》中说:“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历史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谷微风
余华
①二月下旬,我和家人离开寒冷的北京,来到冬季时气候宜人的三亚,住在朋友提供的阿那亚二期公寓里。
②阿那亚坐落在吉阳区的山谷里,地势狭长,绵延而上。傍晚时分,我们坐在公寓的阳台上,沐浴微风,眺望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辽阔壮观,心旷神怡。心旷神怡不只是视觉的向往,还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
③七年前的冬季,我们在三亚海棠湾住过一些日子,领略了什么是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