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410字。

  河北省保定市四县六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要挂科学家的科学招牌,最要紧是会用满口的科学名词。假如你说“我要一杯热开水”,你的话就太“不科学的”了,你非得要说“我要二百五十西西的氢二氧,它的温度需要达到沸点,并且要维持着比较高的温度”。明明一句简短而人人都懂得什么意思的话,必得改成啰里啰嗦而多数人不懂的话,这方才是合乎科学的资格。这是许多人对于科学名词的感想。
  我现在说明科学名词存在的理由,分三层来说:第一,科学研究的东西往往不是平常人知道有的东西。氢二氧,固然可以叫它“水”,温度达到沸点固然可以叫作“开”或是“滚”,但是像钠、声波、维生素都是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所以不得不给它们些名词,以便称述。
  第二,科学家所研究的事情往往不是平常人所问的事情。比方东西动的快慢名曰“速度”,其实就是快慢;可是比方东西往下掉的时候它的速度越变越快,它的变法究竟变得有多快,这是科学要问而平常人不问的事情,因而不得不给它个名词叫“加速度”。再比方各种传染病从染着过后到发病有各种不同的期限,因而就给这期限一个名词,叫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
  第三,也是最要紧的,就是科学所以要用科学名词则为着要改组日常所见的东西跟事情的观念。因为咱们日常所用的名词,跟这些名词所代表的观念往往是很不清楚很不一致的,只要一仔细认真地想要把它弄清楚,想要找出它所代表的实在的东西跟事情,就会发觉出来许多分歧跟矛盾的地方。
  比方“力”是一个很笼统没有清楚范围的观念,科学就分出力(狭义的),是质量乘以加速度;动量,是质量乘以速度;动能,是半质量乘以加速度平方;等等不同的事情。冷热就分出温度、热量、比热等,都是各有各的意义跟范围的。照平常观念,鲤鱼也是鱼,鲸鱼也是鱼。科学就根据卵生胎生等现象分出鱼类跟哺乳类,而把鲸鱼跟猫、狗、人类一同归在哺乳类。
  为照理想的办法,为避免平常语言容易引起误会计,最好完全用符号或希腊、拉丁等字来代表科学分析出来的各种有定义的观念。但为便于学习跟记忆,当然是用略有关系的普通文字方便些。不过要记得这完全是为迁就多数人方便的办法,科学是绝对不负遵守词字在语文上的“正当”用法的责任的。
  还有,假如平常的名词,经查考,知道它所指的东西并不存在,所说的事情并无其事,或是所指的事物经分析过后内容各部太不相干,不成有意义的观念,例如神仙、手气(赌钱的手气)、药的寒性热性等等,科学压根儿就不谈这一套。如果要谈的话,就拿它们当语言学跟社会科学的材料了。
  总结起来可以说,科学的所以用名词,不是因为好好儿的老牌名词不够时髦,必得改了洋装才够引人注意,也不全为科学要研究平常不知道有的东西跟不注意的事情而题新名词,乃是因为咱们平常所持的观念跟所用的名词太含糊太不一致,一经细查,就觉出来或者是没有这回事,或者它并不是一类事,因而不得不另造一些分析严密、范围清楚的名词,才可以做散布跟推广正确知识的合用的工具。
  (摘编自赵元任《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材料二:
  说明文说明一种道理,作者的态度是非常冷静的。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其间不掺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读了作者的文章,再根据平时的经验加以考核,的确有那么一个道理的,就认为“是”,道理并不如作者所说的,就认为“非”,其间绝对不容有偏好偏恶的事情。
  但是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儿风趣。赵先生这篇文章的第一节就有风趣。第一节不过说一般人对科学名词存着误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以“我要一杯热开水”为例生动呈现出许多人对科学名词的误解,自然引出下文对科学名词存在的三个理由的阐释。
  B 材料一举科学中将“力”分为狭义的力、动量、动能的例子,说明科学名词的存在是为了改组日常所见的东西跟事情的观念。
  C.材料一认为,只有完全用符号或希腊、拉丁等字来代表科学分析出来的各种有定义的观念,才能避免平常语言引起的误会。
  材料二第一段指出,说明文只需清晰说明道理而不掺杂个人感情和绘声绘色的描摹,读者读说明文也只是理智方面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在说明科学名词存在的理由时,遵循了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既符合认知规律,也突出了重点。
  B.为便于学习记忆,人们会用略有关系的普通文字代表科学观念,如屠呦呦将 C₁₅H₂₂O₅命名为“青蒿素”。
  C.材料一最后一段使用“不是因为”“也不全为”“乃是因为”“因而”等词语,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
  D.材料二中“效率”一词与今天最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文中指说明文传递知识的效果及风趣的程度。
  3.根据材料内容,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4.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旨在“选一些好的文章给少年们读读”。请根据材料内容,说明材料一入选的理由。(4分)
  5.《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中对科学技术名词的使用做出了以下规定。请结合材料,对这条规定加以评析。(6分)
  科学技术名词应首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全称”和“简称”均可使用,减少使用“又称”,不宜使用“俗称”或“曾称”。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 桩   阿 城
  ①街的东首一有阳光,便会长出矮矮的一截树桩。赶街的年轻人们并不奇怪在意,说笑着过去。那树桩冒出一股烟子,有老人见了,背着手立下,哑哑地问一声:“可吃了饭了?”树桩点点头,虚虚笑一笑,再不言语,慢慢看人赶路。
  树桩无姓,亦无名,人只唤大爹,年轻时认不得,只知现时是如此。树桩多少年纪?认不得,只听街中老幼皆呼大爹。
  街子极老极旧,铺面虽宽,进身却窄,仅容一个扁扁的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