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50字。
2025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阶段练习
九年级 语文学科
(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曲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3.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4.大美上海,魅力非凡,不管哪个季节来,都会让游人感受到不同的乐趣,意犹未尽。这让人不由想起《醉翁亭记》中的“ ,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22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①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②。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③自笑者也。譬④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褰qiān裳:提起衣裳。②移日:整日。③洒然:惊异的样子。④譬:就好像。⑤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苏辙受牵连被贬谪筠州,苏辙赴任在黄州逗留期间,与苏轼同游武昌寒溪西山。
5.【甲】文选自 (朝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2分)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 (2)万物无以易之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 对【乙】文中“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句理解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天下的乐事是无穷无尽的,而且会因为适应环境而感到喜悦。
B.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但只有合乎自己心意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C.天下的快乐没有极点,所以我们要适应它并感到喜悦。
D.大概天下的乐事是无穷的,因此要找到适当的意思来取悦。
9. 以下关于【甲】【乙】两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以记叙、议论为主,融入描写、抒情,全文层层递进,巧妙呼应。
B.【甲】文用多个“也”字,在漫不经心的叙述中,表现出任意自得的惬意。
C.【乙】文从弟弟苏辙的视角,展现了苏轼“适意为悦”,洒脱自如的形象。
D.【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为: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10.【甲】文以“□”为线索,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以及 的思想。【乙】文除表现苏轼寄情山水外,还表现了他 的胸襟,表达了作者对其 的情感态度。(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21分)
母亲和书
赵丽宏
①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②母亲的职业是医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