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4字。

  第14课 《唐诗五首》之《黄鹤楼》 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揣摩含蓄的语言。
  3.体会诗歌蕴含的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思乡的愁绪。
  教学重点: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结合诗人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蕴含的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思乡的愁绪。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同学们,中国古代文人对“楼”总有特殊的情感——登楼望远,目之所及是山河万里,心之所思是家国兴衰。
  今天我们要走进唐代诗人崔颢笔下的黄鹤楼,这座因神话传说得名的江南名楼,究竟藏着怎样的诗意与哲思?
  相传仙人乘鹤而去,只留空楼阅尽人间烟火。当崔颢登上此楼,见白云悠悠、江波浩渺,他会写下怎样的感慨?是对传说的神往,还是对人生的叩问?
  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一起诵读这首“唐人七律第一”的诗歌,在平仄韵律中触摸历史的烟尘,感受诗人俯仰天地的情怀。
  【走近作者】
  崔颢(约704—754年),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他才思敏捷,二十岁即中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早年多写闺情,后游历边塞,诗风转为雄浑豪放。代表作《黄鹤楼》意境开阔、气势恢宏,被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现存诗四十余首,收录于《全唐诗》。
  【崔颢的人生标签】天才小崔→失意小崔→顽劣小崔
  1.公元723年,不到20岁就中了进士,却只被授予了一个许州扶沟县尉的九品官职。
  2.去请求时任陈州刺史的大书法家李邕推举碰壁。
  3.负气出游,开启了他20年游历南北的生涯前半生仕途坎坷,漂泊无定。后半生虽然回到长安做了京官,却也只做到了六品员外郎。
  4.历史对于崔颢的评价是“有文无行”。不仅说他行为顽劣,好赌嗜酒,更说他荒淫好色,不尊重女性。
  【文体知识】
  律诗
  1.句式固定:律诗要求字数一致,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讲究平仄:每句中用字平仄间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要求对仗: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任务一:诵读课文 理解文意
  1.读一读•正字音。
  颢(hào) 载(zǎi) 萋(qī)
  2.读一读•明节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