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820字。
辽宁省营口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回望近三十年中国网络文络文学”这个概念已被文学界广为接受,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张亮丽名片。叶祝弟认为过往文学的四要素“作品、作者、读者、世界”是不完整的,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上第五要素“媒介”。这种看法是有见地的。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只是一种技术,媒介是社会的组织者和行动者,新的媒介技术创造一种新的环境,媒介变化所带来的周道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关系结构和感官结构,重塑新的话语机制。互联网媒介极大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版图,重构了文学的生态环境。“人人都可以当作家”可能是一种理想,但这种平民化、大众化的写作激发了大众广泛的创作热情,造就了网络文学庞大的写作群体和阅读群体。互联网让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人获得写作发表的机会,他们的写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对现实变革的深情关注和充满激情的想象力拓展了当代文学写作的视域。
网络小说具有大众文化属性,也有媒介属性。网络小说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兼容电影、动漫、电视剧。麦克卢汉说:“两种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刻,是发现真理和给人启示的时刻。”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全球流行文化的各种元素。优秀网络作家是从千万写作者中竞赛出来的,优秀的网络小说从读者的阅读、评价中筛选出来,是接地气的,是有着良好的读者基础的。
在互联网上写作与纸质写作有何不同?即时性阅读、互动性交流是互联网媒介带给文学的便利。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瞬间把最新的创作内容送到读者眼前。在网络写作语境中,网络读者受到尊重,读者的意见被重视。互动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那些忠实的读者成为作者的“家人”,他们即时的欣赏、点赞行为,给写作者以激励。文学网站所开发的跟帖、本章说、书友圈既效仿古代小说的评点阅读方式,又因为作品的即时性和进行时态,使读者成为与写作者平等的交流者。一部网络小说的完成,不可避免带有读者参与的精神体温,它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些作者甚至在写作思路上出现“抄书评”的情况。网络文学的繁荣是作者、读者共同促成的。因为读者的参与,网络小说故事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呼应更为紧密。
互联网媒介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找到了出口,互联网体现了对个体表达和读者阅读兴趣的尊重。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为网络小说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互联网媒介让中国古典类型小说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网络小说的繁盛既是古典类型小说传统的回响,也是互联网对话精神的中国实践。可以说,互联网媒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
(摘编自周志雄《媒介为文学创造全新的环境》)
材料二:
长期以来,作者、世界、作品和读者“四要素”已经成为人们理解“文学”的基本维度,任何偏颇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对文学的“误读”或“谬见”。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新媒介对当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叶祝弟认为传统的文学四要素不完整,应该加上“媒介”这一要素,麦克卢汉也同意以上观点。
B.材料一认为,网络时代才有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是否优秀要经过读者的检验,这和传统意义的小说不同。
C.材料二指出,数字新媒介在21世纪已全面介入和影响着当代文学现场,但数字时代的文学也要守护自身尊严和独立品格。
D.材料二认为,新媒介让传统文学拥有更多大众读者,是因为其能利用传播新机制将作品中的“真、善、美”传递给读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麦克卢汉揭示的媒介对社会结构和感官结构有重塑作用的理论,可知互联网媒介重构了中国文学的生态环境。
B.中国古典类型小说传统得以再次展现其生命活力,直接原因就是互联网媒介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C.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用于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新媒介带来的文学繁荣必然会对传统纸媒文学产生影响。
D.由于文学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空的局限,新媒介下的文学阅读变得容易,但这样也可能会出现快餐式阅读泛滥的现象。
3.关于两则材料的论证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进行对比,突出网络文学在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相关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材料二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分析了新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体现了论证的严谨性。
D.材料一强调了新媒介对网络文学的决定性作用,材料二更注重探讨新媒介对文学的影响范围。
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我们应如何辩证看待新媒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4分)
5.两则材料对“媒介能否成为文学第五要素”存在分歧,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根本原因。(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史铁生
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
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就是说,我正在轻轻地走,灵魂正在离开这个残损不堪的躯壳,一步步告别着这个世界。这样的时候,不知别人会怎样想,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