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150字。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由是独自承担的重负
自由选择为什么会成为负担呢?因为,选择必定会带来后果。
那么谁来为这个后果负责?
萨特说,没有任何别人可以承担这份责任,你做出了选择,你就要独自承担责任。但“承担责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只能独自承担,难道这份责任就不能跟别人来分担吗?萨特的回答是:不能。
因为只要你做出了某个选择,背后就会有一个评判标准。你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呢?只能是你自己给自己确立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大大小小的选择,比如毕业之后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选择什么职业,要不要结婚,要不要孩子……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后果,我们就生活在自己选择的后果之中,这些后果也在塑造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会在乎选择的好坏对错,谁都不想过后悔的人生,我们都会希望自己的选择有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据。
但萨特却说,你所有的选择,依据都只是你自己。这里显然有尼采的影响。尼采说,人是自己价值的创造者。“上帝死了”之后,就不存在客观绝对的普遍标准了,人也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依赖。俄罗斯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有一句名言:“如果上帝死了,那么一切都被允许了。”萨特说,这句话就是存在主义的起点。
于是,你不仅必须做出选择,还必须为自己确立选择的标准。那么,你就没有任何托词了。你不能说“因为父母让我这么做”,因为是你自己把顺从父母当成了标准;你也不能说“因为宗教让我这么做”,因为是你自己把宗教教义当成了标准。
任何信条、任何主义,或者别人的建议,都不能成为你的借口。萨特认为,这些说辞都只是自欺欺人,是用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开个夸张点的玩笑,假如你和你的伴侣分手了,朋友来安慰你,说“这不是你的错”。但萨特可能就会说,这就是你的错,是你自己选择的人,是你自己谈的恋爱,这个结果当然是你的责任。
独自承担责任是什么意思?因为不存在客观的评价标准,判断一项选择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没有任何现成的、普遍有效的标准。你就是你自己的标准,你做了选择的同时就确立了选择的判断标准,这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换句话说,你自己就是自己的立法者,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承担绝对的责任。你看,从“存在就是虚无”,萨特推出了人的绝对自由;而从绝对的自由,萨特又推出了绝对的责任。这是一份非常沉重的负担。……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最有名的小说叫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如果你理解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就很容易看懂这个标题。
“生命之轻”是什么呢,这个“轻”来自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有着无限展开的可能性,不被任何本质所限定。这是一种自由而轻盈的体验。但这种轻盈的自由又是孤独而沉重的,因为你必须独自承担你所有的选择,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你是自己“生命的孤证”,这会让人感到难以承受。结果,我们就体验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个书名深刻地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许你也曾经有所感触。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萨特不仅仅强调人的实在对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更为根本的是责任是人的实在无法推卸的存在,人的实在被抛到这个世界,不是像一块漂在水上的木板那样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突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没有救助的、完全介入一种我负责有全部责任的世界,企图用“我并没有要求出生”,强调我们的散扑性的方式来逃脱责任是幼稚的,因为我的出生这个事实在萨特看来永远不是天然的,而总是通过我的自为的新谋划的建立向我显现的,我或为出生而感到羞耻,或为之惊愕,或为之欢悦,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选择了出生。……“就是人由于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但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所以不存在客观的评价标准,你做出的每个选择背后的评判标准都是你自己确立的。
B.人的存在有着无限展开的可能性,这是一种自由而轻盈的体验;但这种轻盈的自由又是孤独而沉重的,因为你必须独自承担你所有的选择,这会让人感到难以承受。
C.企图用“我并没有要求出生”来逃脱责任是幼稚的,因为我或为出生而感到羞耻,或为之惊愕,或为之欢悦,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选择了出生,必须担负起对世界的责任。
D.在追求自由王国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个人的发展往往会与一般人类的发展相冲突,个体要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以保证一般人类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萨特认为人拥有绝对自由,所以对自己的任何选择负有绝对的责任,任何说辞都是用来逃避自己的责任的,这比之于形形色色的宿命论、被动的决定论有其合理之处。
B.萨特仅仅讲人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又必须对自己的行动负起责任,而不联系社会实际,这是一份非常沉重的负担,也只能是一种空洞说教,反映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C.我们中国人讲的“忠孝不能两全”,哪一种选择更好?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你,你只有自己去选择,然后承担全部的后果。个人陷入两难困境,并无自由可言。
D.实际上,个人的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是离不开集体的,自由的人是在自由的社会中并通过自由社会获得自由发展的人,在自由王国之外并没有真正的自由的人。
3.下列选项最合适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孟德斯鸠: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B.穆勒: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C.康德: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D.富尔克:正义和自由互为表里,一旦分割,两者都会失去。
4.材料二认为萨特讲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没有联系社会实际,请你联系社会实际与材料三的观点谈谈对个人选择的自由的看法。(4分)
5.“选择”既令人兴奋又令人焦虑,结合以上材料的观点,写一写你对当代高中生“专业选择”或者“人生规划”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有人从雨中来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从前,当她坐下来聆听雨声的时候,曾有过同样的惊悸。她总能听见铁栅栏嘎吱嘎吱响,听见铺着砖的小路上有脚步声,听见门槛外靴子在地面上踢踢踏踏的声音。很多个夜晚,她总盼望着那人会来敲响她的门。可到了后来,当她学会了辨识雨中各色各样的声音后,她想,那个想象中的人永远也不会迈过门槛,于是便习惯了不再等待。这是她在五年前那个狂风暴雨的九月夜晚做出的最终决定,从那时起,她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并对自己说:“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