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00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5小题,15分)
1.下列选项对《琵琶行》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嘈嘈“”大珠”两句,运用拟人,描绘大弦小弦一起奏响,乐音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
悦耳。
B.“别有”“此时”两句,形象描绘琵琶声暂停时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
拍案叫绝。
C.“银瓶”“铁骑”两句,运用比喻,描绘琵琶声在暂歇后突然变得激越而雄壮,音乐走
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写乐曲终了,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间部位划过四弦,音乐在高潮后戛然而
止,余韵悠长。
2.下列选项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人道是”三字措辞严谨,既点明了赤壁古战
场的位置,又暗示了此处未必是周瑜破曹的真正赤壁,体现出词人对历史的审慎态度。
B.词中“风流人物”“豪杰”“公瑾”“周郎”等称谓交替出现,看似重复,实则通过不同称
谓的转换,从“群体英雄”到“个体豪杰”,逐步聚焦周瑜,强化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
追慕。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羽扇纶巾”突出了周瑜的武将身份,“谈笑间”
凸显其指挥作战的轻松从容。
D.全词结构脉络清晰,上阕先写长江壮阔之景,再聚焦赤壁古战场,转入对历史的追
忆;下阕集中刻画周瑜形象,最后由历史回到现实,抒发人生感慨。
3.下列选项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以“千古江山”勾勒京口的雄浑格局,“英雄无觅”
暗含“江山依旧而英雄难寻”的怅惘,奠定全词沉郁的怀古基调。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吞”字极富表现力,既具象化刘裕北伐的军威,又凸显其收复失地的豪迈气魄,寄寓词人对英雄业绩的追慕。
C.全词以“怀古”为线索,串联孙仲谋、刘裕等多个历史人物与事件,时空交错间实现“古事今鉴”,强化怀古讽今的表达效果,符合辛词“以史言志”的特点。
D.词中典故功能雷同,孙仲谋、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典故均侧重批判南宋朝廷的偏安苟且,未形成差异化的情感与主旨表达,略显堆砌。
4.下列选项对《声声慢》一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既点明深秋天气忽冷忽热的特点,也暗合词人内心情绪的不稳定。
B.急风、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均带有悲凉特质,共同构建出“冷清孤寂”的意境。
C.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着词人的愁绪。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抒写了词人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5.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B.《师说》作者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师说》一文中强调“圣人无常师”,并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