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2007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材料一:《史记》是史传散文,《离骚》是抒情长诗,两者文体不同,形式各别。鲁迅先生能异中见同,一眼看出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篇“无韵之《离骚》”。《史记》与《离骚》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史记》所表现的审美理想与《离骚》一脉相承。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尚奇的审美观,使他对历史上大量的奇人、奇事、奇功、奇计、奇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史记》的取材和艺术风格。屈原的审美观也有着好奇的倾向。且不说他的穿戴与众不同,就是从《离骚》中所写的以鹭鸟自比,以精玉为粮,驱策龙凤,役使风云雷神等情节来看,已经够令人叹奇不止了。这些只是外在表现的不同,就精神实质而言,屈原与司马迁都称得上是悲剧诗人。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屈原的《离骚》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战国后期楚国历史上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深刻过程,因而富于悲剧的崇高美;司马迁的《史记》同样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了中国上下三千年间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相对抗、相断代的深刻过程,因而也富于悲剧的崇高美。
其次,《史记》深得《离骚》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富于诗人气质,感情特别丰富。他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意思是说:《离骚》是因情而生文的。他写历史,本不该夹带过多的主观感情,但由于受到《离骚》的感染,他以诗人的气质写实,于是使史文多带诗的情韵。刘熙载说:“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史记》与《离骚》在情韵上的内在联系。
复次,《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司马迁曾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这一看法,说明他很推崇屈原讽谏、争义的胆气。《史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当代史。司马迁以屈原为榜样,不怕触犯忌讳,大胆地讽兴当世。
《史记》与《离骚》神合韵谐的情况,不是偶然的。虽然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汉文化实际上是继承楚文化而来的。李长之先生曾把汉朝的建立说成是“楚文化的胜利”,李泽厚先生认为,对汉代文化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屈骚传统”,这个见解十分深刻。
(摘编自吴汝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释》)
材料二: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一个人对后世文艺起了这么深远的影响,确乎罕见。所以如此,正由于屈原的作品集中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以《史记》记史,屈原以《离骚》抒情,两人虽然精神追求相左,但是在审美观上有着相同的尚奇倾向。
B.因为受到了《离骚》抒情性的影响,所以《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
C.儒家更强调理性和人伦秩序,较之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怪力乱神”的踪迹在儒家文化中难以寻见。
D.楚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其源远流长,风格自由狂放,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表现悲剧的崇高美,《离骚》《史记》的创作都侧重展现善与恶的对抗斗争。
B.从《史记•酷吏列传》批评汉武帝对人民的高压政策可看出司马迁的讽谏精神。
C.楚辞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道德规范和约束,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
D.楚汉浪漫主义和先秦理性精神作为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主宰了两汉美学思潮。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班固认为,《离骚》“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B.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朱熹:“《离骚》以灵修、美人目君,盖托为男女之辞而寓意于君,非以是直指而名之也。”
D.屈原“变国风雅颂而为《离骚》”,司马迁“易编年而为传记”,均具有开创性。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对比点 《史记》 《离骚》
尚奇 写汉高祖刘邦,用了刘媪感蛟龙而生子、刘邦斩白蛇等传说 诗歌中的意象,有些是现实中存在的,有些是传说中的事物
人生
遭遇 司马迁获罪入狱,处以腐刑 屈原因“遭谗”而去国
忧患
意识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文化影响 有项羽的《垓下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楚地民谣《一尺布歌》 是“楚文化”的产物,是我国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A.尚奇是《离骚》与《史记》的共同特点,前者注重人物的传奇色彩,后者选择奇异的意象营造“神奇”的艺术境界。
B.屈原与司马迁的人生遭遇在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他们都经历过心灵或肉体上的巨大痛苦。
C.屈原以政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敏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忧患,司马迁则以历史家的深邃,深刻地揭示人类历史忧患。
D.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深受楚文化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影响,如浓郁的浪漫色彩、强烈的抒情特征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水 云
沈从文
青岛的五月,是个稀奇古怪的时节,从二月起的交换季候风忽然一息后,阳光热力到了地面,天气即刻暖和起来。树林深处,有了啄木鸟的踪迹和黄莺的鸣声 公园中梅花、桃花、玉兰、郁李、棣棠、海棠和樱花,正像约好了日子,都一齐开放了花朵。
到处都聚集了些游人,穿起初上身的称身春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