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330字。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牛顿和胡克在力学、光学、仪器等方面有着伟大的贡献。两人互相启发,但也存在着不少激烈的争论,以致互相仇视。除了关于光本性的争论,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争执,那就是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究竟是谁发明的问题,这在科学史上也是一个著名的公案。
  胡克在力学与行星运动方面花过多年心血,提出过许多深刻的洞见。1679年至1680年,胡克与牛顿进行了一系列通信,讨论引力问题。牛顿虽然早年就已经在此领域取得过一些进展,但不知是荒废多年还是怎么,这次却大失水准,他竟然把引力看成不随距离变化的常量,并认为物体下落是一个圆螺线。胡克纠正了他的错误,并在信中假设引力大小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虽然说得比较模糊。胡克把牛顿的错误捅到了皇家学会那里,这使得牛顿极为光火,他认定胡克是存心炫耀,并有意让他出洋相。于是两人间波粒的旧怨未愈,引力的新仇又起,成为终生的对手。
  胡克与牛顿的这次通信是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话题。牛顿后来虽然打死也不肯承认胡克对其有所帮助,但多数科学史家都认为胡克在这里提供给了牛顿关键性的启发;没有胡克的纠正,牛顿一直错误地以为行星运动是在两个平衡力——向心力和离心力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到了1684年,胡克和牛顿分别试图证明平方反比的引力导致椭圆轨道(也就是ISL定律)。胡克吹嘘说他证明了,但从未拿出结果;牛顿也说他早就证明过——同样没有任何证据。不过几个月后,牛顿重写了一份手稿,也就是著名的《论运动》,这成为后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的前身。
  《原理》发表后,胡克要求牛顿承认自己对于平方反比定律发现的优先权,并在前言里提及一下。牛顿再次狂怒:他暴跳如雷,从《原理》里面删掉了绝大多数有关胡克的引用,剩下不多的,用词也从“非常尊敬的胡克先生”变成了简单的“胡克”两个字。他是如此怒气冲天,甚至拒绝出版《原理》第三卷。在牛顿眼中,胡克完全是个江湖骗子,靠猜想和碰运气来沽名钓誉。许多科学史家也曾以为胡克猜想的成分居多,不过,加州大学桑塔克鲁兹分校的瑞恩伯格教授从一幅最近披露的胡克的图稿中得出结论:胡克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要比人们传统认为的深刻得多,他所采用的几何证明手法和牛顿后来在《原理》中所使用的是类似的,所差的只是胡克不懂微积分而已。ISL定律的发明权仍应该归于牛顿,可是胡克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甚至关键的地位。
  应该说,胡克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帮助波义尔发现波义尔定律,用自己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的细胞,《显微术》更是17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他是最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曾亲自主持了1666年伦敦大火后的城市重建工作,如今伦敦城中的许多著名古迹,都是从他手中留下的。在地质学方面,胡克的工作(尤其是对化石的观测)影响了该学科整整30年。他发明和制造的仪器(如显微镜、发条摆钟、轮形气压表等)在当时无与伦比。他所发现的弹性定律是力学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在那个时代,胡克在力学和光学方面是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可是似乎他却永远生活在牛顿的阴影里。胡克的晚年相当悲惨:他双目失明,被几乎所有人抛弃,1688年之后,胡克就再也没从皇家学会领过工资。他变得愤世嫉俗,字里行间充满了挖苦。胡克死后连一张画像也没有留下来,据说是因为他“太丑了”,但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声称,是牛顿利用职权有意毁弃了胡克的遗物,作为对他最后的报复。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胡克逐渐迎来了翻身的日子,他的名字突然成为科学史界最热的话题之一。2003年是胡克逝世300周年,科学史学者们云集于胡克毕业的牛津和他生前任教的格雷夏姆纪念这位科学家。许多人都呼吁,胡克的科学贡献应当为更多的世人所知。
  (节选自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
  材料二:
  应该说,在与胡克的交锋中,牛顿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于1687年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巨著不仅为物理学和天文学提供了精密的数学工具,还彻底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使科学探索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的理论成为工业革命的基石,直接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关于胡克与牛顿争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克在1679年通信中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并给出了完整的数学证明。
  B.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完全删去了胡克的姓名,并拒绝承认其任何贡献。
  C.科学史家普遍认为胡克对牛顿的关键启发在于纠正了牛顿对行星运动力的错误理解。
  D.胡克因缺乏微积分知识而未能证明平方反比定律,最终导致其学术地位被牛顿彻底否定。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作者对牛顿与胡克之争的深层解读且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牛顿借与胡克的交锋完善理论并著成巨著,胡克凭多项成就推动实验科学,二人贡献共同助力科学发展。
  B.这场争端不只是思想碰撞与意气之争,更是科学方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博弈,还揭示了科学进步的复杂本质。
  C.牛顿理论加速社会现代化,胡克研究凸显实验重要性,二人对立表明思想竞争是科学发现的必要条件。
  D.回溯争端可见,牛顿与胡克的矛盾是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的冲突,且这一冲突延缓了科学启蒙的步伐。
  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对胡克科学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通过显微镜发现植物细胞,他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术语“细胞”沿用至今。
  B.他主持伦敦大火后城市重建工作,如今伦敦城中的许多著名古迹,得以保留下来。
  C.他提出的弹性定律(胡克定律)和光学理论是17世纪力学与光学领域最高成就。
  D.他发明的显微镜、发条摆钟等仪器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4.材料一提到,胡克“逐渐迎来了翻身的日子”。请结合文本,分析胡克学术地位历史变化的原因。(4分)
  5.结合材料与下述课文选段,你对牛顿与胡克“科学之争”的意义形成了哪些认识?请简要分析。(6分)
  “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选择性必修下册《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南渡记(节选)
  宗璞
  九月上旬的一个清晨。玮玮推着自行车从香粟斜街三号的黑漆大门出来,纵身上车,脚随车蹬轻快地上下,迎面而来的是绿葱葱的景山,山上闪亮的亭子,街道上不多的行人。他骑着车,小燕子一般飞进学校大门。校园里已聚了不少人,大家高兴地在操场上说着话,走来走去,像往年一样等待开学典礼。
  半天也不见动静。
  这时,玮玮的级任老师方老师,一位四十多岁慈祥的妇女,过来招呼:“校长说我们不举行开学典礼了。希望大家好好读书,知识,任何时候都需要。要特别通知大家的是,今天虽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