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520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大概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是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复。“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由印度传来的宗教性质的宝塔,正如同传来的雕塑壁画一样,也中国化了。这便使它大不同于例如吴哥寺那种繁复堆积的美。如果拿相距不远的西安大小雁塔来比,就可以发现,大雁塔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的宝塔的美。那节奏异常单纯而分明的层次,那每个层次之间的疏朗的、明显的差异比例,与小雁塔各层次之间的差距小而近,上下浑如一体,不大相同。后者尽管也中国化了,但比较起来,恐怕更接近于异域的原本情调吧。
  随着晚期封建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盘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在讲为什么我们要保存过去时代里所创造的一些建筑物之前,先要明了:建筑是什么?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那就是:解决他们安全食宿的地方、生产工作的地方和娱乐休息的地方。“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主要建筑分别给进入建筑的人造成安适和谐与渺小恐惧的感受,是因为供养对象截然不同。
  B.同为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的建筑,大雁塔比小雁塔更中国化,更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式宝塔之美。
  C.明清的文人园林从形式上打破了中国建筑的对称性,但本质上未违背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
  D.建筑不仅仅是宫殿、民居、城墙、园林……,还是一项艺术创造、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的代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显对上帝的敬畏膜拜;中国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群体,主要供人游玩享乐。
  B.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自由和整齐两种风格的建筑物并存,是中国儒道互补传统在建筑中的体现。
  C.了解了“建筑是什么”,方能了解本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进而才能更好地保护过去时代里所建造的那些建筑。
  D.建筑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克服自然、改变自然的体现,人们保护好本民族的古建筑,可以使其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3.下列选项中有关建筑的言论与两则材料的观点最一致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建筑师,您会为现在而设计,并意识到过去,为未来基本上是未知的。
  B.建筑师用这种不合理的想法来度过一生,即您可以与重力作斗争。
  C.文明改变了人的住房,但并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
  D.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据报道,国内某高校惊现复刻版金字塔,校方称其与古埃及金字塔几乎相同。对这一举动,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灯头
  蔡楠
  马本斋[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
  而今,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这天,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党中央的电文交到了马本斋的手中。
  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
  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
  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原,取得了卓著战绩。为了消灭西北五马犯匪,党中央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