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980字。
天津市南开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远看是本书,翻开是盏灯;附赠的水滴形吊坠,含有来自南极的海水;内页纸张由蘑菇菌丝制成,可以食用……近期,各大络上掀起一股“晒书潮”。打开一份精心设计的录取通知书,就仿佛推开了一所学校的大门。这些创意巧思,①构成了连接学校与学生的快速纽带。
在社交平台上被竞相“曝光”后,录取通知书逐渐成为人们眼中自带流量的公共文化产品。这些设计巧思之所以被聚焦和凝视,也在于将高校的文化品格、精神气质寄寓在一纸通知书的( ),人们由此品评观赏,抒发着对知识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
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在设计录取通知书时,要注意杜绝“为卷而卷”的浪费、东拼西凑的抄袭、杂糅赘牙的表述,避免( )、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②不仅要利用好这个窗口,实现教育之善、人文之美的抽象表达,而且要将宏大的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巧妙融入其中,让学子们充分感受到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比如,有的学校附赠本校科研团队培育的玉米种子,将科研精神播撒进学子心间;有的学校将定点帮扶县的特产,随通知书一同寄送,传递( )、学成报国的家国情怀……种种创新,③让录取通知书不是知识殿堂的“入场券”,内里还涌动着文化浸润、品格涵养、精神传承等内涵,成为不折不扣的大学第一课。
上新更要上心。一所学校真正打动人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是薪火相传的文化底蕴,更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这些宝贵的精神内核,不仅增厚录取通知书的价值底色,更应该贯穿于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④只有这样,才能让录取通知书真正成为承载大学形象、彰显教育理念的金名片。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方寸之间 华而不实 守望相助
B.咫尺之间 夸夸其谈 守望相助
C.咫尺之间 华而不实 唇齿相依
D.方寸之间 夸夸其谈 唇齿相依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符合语境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文中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曝光”与“为卷而卷”中引号的作用是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含讽刺意味。
B.“杂糅赘牙”中“赘”字形有误,应改为“赘”,读音为“áo”。
C.“这些创意巧思”“人们由此品评观赏”“从这个角度看”与“巧妙融入其中”中加点词都指代“录取通知书”。
D.“上新更要上心”与“上心更要上新”,语意相同,在文中可以替换使用。
【分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与语境适配能力,核心是结合文段语义、搭配习惯和词语内涵,选择最恰当的组合。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核心是识别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关联词语误用等常见语病,判断句子是否符合语境逻辑。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作用、字形字音、代词指代、语意逻辑的综合理解能力,需结合文段细节逐一验证选项。
【解答】(1)第一空:“方寸之间”侧重“空间范围极小”,特指小巧的载体(如纸张、器物);“咫尺之间”侧重“物理距离极近”,多用于空间位置描述。文段强调“
二、(9分)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了一定的笔法,这就是“春秋笔法”。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并且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上,如诗歌、小说等。他们不直接表明态度,而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多用精微语词,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