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8070字。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超出区域范围无效。字迹清楚、工整。
4.所有简答题请分点作答,否则该题计零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的接力棒接着一棒向前奔跑,人类进步事业在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中一程接着一程向前迈进。70年前,面对热战的惨痛浩劫和冷战的分裂对峙,那一代人为了维护和平、捍卫主权,给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答案。这个答案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仅没有褪色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光芒。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有力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
在历史的关键当口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没有穷期,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会止步。无论世界怎么发展,都改变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要以同球共济精神珍爱和呵护地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的乐土。
未来值得期许,挑战必须应对。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
(摘编自《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充分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与各国希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愿望一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许利平分析称,这一特点也使得五项原则可以跨越时空,持续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社会现实,世界正在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
B. 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所以我们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会止步,要以同球共济精神为子孙后代开辟一片新的生存的乐土。
C. 如果不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区国家会失去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只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就有保障。
D. 潘迪先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对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尼泊尔带来的机会提出了期许。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理性的思考,讲话巧妙地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
B. 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有效遵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启示我们,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当前的地区冲突乃至战争。
D. 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的中国能保证自由、平等、人均寿命指标,所以中国重视保护发展人权。
3.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发展关系提供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汇聚合力。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未来日子里会引导人类以和平方式追求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其意义比70年前更大。
C.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出了中国面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主动因时因势提出解决方案的努力实践。
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讲话运用了较多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样作为一篇重要讲话,材料一的用词和句式与此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走过70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何历久弥新?请根据材料二、三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这三篇材料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周年展开,形成递进式论述结构。材料一以领导人讲话形式,通过历史纵深对比(从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外交理念的传承与创新,语言兼具政论性与文学性;材料二借学者视角分析原则历久弥新的内在逻辑,突出其与联合国宪章的契合性;材料三以尼泊尔外长访谈体现国际认同,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案例印证原则的现实价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美好愿景转化为社会现实”错,由原文“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未成为社会现实。
B.“要以同球共济精神为子孙后代开辟一片新的生存的乐土”错,因为“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块牛排
[美]杰克•伦敦
汤姆•金早晨起来就渴望吃一块牛排,这种渴望并没有减少。这次打拳,他事先没有进行很好的训练。这是澳大利亚的大旱之年,时势很难,甚至最不正规的工作都难以找到。他没有陪他练拳的人,他吃的饭不是最好的,也不够吃。什么时候能找到一点非熟练工种的工作,他就干上几天。他一大早在陶门公园周围跑步,来练练他的腿。但是,没有陪练伙伴来进行训练,又有一个老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