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⑴是 是日: 这 ⑵一 一白: 全
是金陵人: 表判断 一童子烧酒: 一个(表示数量)
⑶更 更定矣: 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更有痴似相公者: 又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⑹⑺⑻⑼⑽⑾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⑴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A.人鸟声俱绝 消失 B.拥毳衣炉火 围着
C.雾凇沆砀 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 D.客此 客居
⑵ “是日”中的“是”与“是金陵人”中的“是”字用法不一样,前一个“是”作指示代词“这”;后一个 “是”作 判断动词“是”
⑶ “余”表古时第一人称“我”,此外,还有 吾 、 予 在古文中也作第一人称讲。
⑷下列句中的“一”,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
A.一童子烧酒 B.上下一白 C.惟长堤一痕
⑸根据文意,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适当的量词;并说说这些量词用得好的理由:
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现出了雪夜中景物的真实形象,而且以亭、舟、人的细小反衬整个西湖雪景的广阔、空旷,反映了特定时代中作者的真切感受——茫茫人生天地中,个人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流露出作者落寞孤寂的避世幽愤。
⑹“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的“上”指天,“下”指云、山、水。
⑺文中“见余大喜”一句中的“喜”的语言表现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行为表现有 拉余同饮 。“喜”的原因是 想不到有与自己情趣相同之人,这是幸逢知己之乐 。文中写“金陵人”的目的是 以他人的热情衬自己的孤独,更突出作者内心孤独难以排遣的情怀
⑻翻译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我们的相公痴,还有与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
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雪窗驰想
冰心
窗外下着大雪。我站在窗前凝望,这雪已经下了几天了,到处是白花花的一片,空气清新得沁人心脾……
我想,这雪景真美,可是多难描写!这时我脑中奔驰过许许多多小时候看过的书,这几部书里都有一段以雪为背景的故事。首先是《西游记》里的妖魔,灵感大王,利用唐僧“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