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00字。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髙二级诗歌鉴赏比赛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班级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20=60’)
1.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3分)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2.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3分)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3.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道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①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②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
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5. 阅读陆游《夜吟》一诗,完成①一②题
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妄学诗”是指广泛地学习诗歌的写作。
B、“独心知”是说创作的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
C、“一笑寒灯下”是“寒灯下一笑”的倒装,指创作成功的喜悦。
D、“金丹换骨”即“脱胎换骨”,超脱尘世,犹文天祥悟大光明法蝉蜕。
②对这首诗整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中,陆游总结了诗歌创作的经验。
B、这首诗中,陆游概述了学诗走过的曲折道路。
C、这首诗中,陆游描述了创作诗歌的艰辛情状。
D、这首诗中,陆游抒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