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10字。
高二第三册复习教案
四川省华蓥中学 彭爱明
高二第三册语文复习(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2.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单元知识概要
本单元学习《诗经》至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歌创作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汉乐府诗和曹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现实生活。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知古代社会生活,鉴赏古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骚体诗,汉乐府和魏晋的五言诗,是唐代以前的三种诗歌样式。学会诵读这三种样式的诗歌,了解它们的特点,有助于鉴赏这些诗歌。
本单元诗歌教学,主要用诵读法和比较法,读读,讲讲,背背,并从中鉴赏。教学《离骚》,还要注重文学教学的“移情”特点,使学生体验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同鉴赏诗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
本单元教学用十课时。
二、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共有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代表了《诗经》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
2.《诗经》六义 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体制,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3.《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和他以后学者的作品集,最初由西汉学者刘向收集编辑,东汉王逸等人加以注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4.《离骚》 《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共计373句,2490字。之所以有这样长的篇幅,是因为作者思想的广阔,及其所表现的感情的深刻和复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诗句,集中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追求美政的高尚情感。除了把握《离骚》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我们还要注意其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使用象征、比喻的方法,充分利用神话传说的材料,把日、月、风、云拟人化,同时注意到作为诗的语言的音乐性,诗中隔句用一个语气词“兮”字,增强了诗中咏叹抒情的气氛和朗读的效果。另外诗中多用叠字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这一方面使声调更铿锵更富于表情,一方面也更成功地形容了事物的状态。总之,《寓骚》这篇抒情长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创性的艺术方法,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5.乐府双璧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
6.《古诗十九首》 载于《文选》,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估计应出于东汉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