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试题卷(06、4)
说明:1、全卷分两部分,共四道大题,23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案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
①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王唯《山居秋暝》)
(1)
②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③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
(2)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3)
⑥长虹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⑦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
⑧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12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3、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4分)
答: 。
4、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5分)
答: 。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9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