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000字。2006~2007学年(上)高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制卷人:蒙承瑞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4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禅(shàn)让 宫阙(quē) 解剖(pōu) 粗鄙(bǐ)
B.暂(zàn)时 辟(pì)路 琐(suǒ)碎 啮噬(shì)
C.杀掠(luě) 舟楫(jí) 显赫(hè) 上溯(shuò)
D.涨(zhàng)价 恬(tián)退 轩冕(miǎn) 卓(zhuó)著
2.下列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编篡 降格以求 天真磬露 夸大其辞
B.国萃 数见不鲜 奋世嫉俗 根深蒂固
C.濒临 心悦臣服 莫名其妙 吹毛求疵
D.俯瞰 直接了当 实至名归 泱泱不乐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听说连一向__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
②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__精神文明的高超。
③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__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完成。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_,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A.执迷 审察 树立 因缘
B.执迷 审察 竖立 姻缘
C.直迷 审查 树立 姻缘
D.直迷 审查 竖立 因缘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 是绝不相容的; 实际情况 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 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秘。
A.一定 且 又 反有 B.几乎 但 却 反有
C.几乎 且 却 却有 D.一定 但 又 却有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海“申博”成功,离上海“几步之遥”又风情万种的杭州,自然是游客们除上海以外的首选。
B.经过3年多努力和发展,被老百姓拍手称快的“民心工程”——首批示范性高中建设已基本完成。
C.一样是古装的动作片,一样讲究宏大场面,一样追求豪华阵容,一样都是本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大制作,一样都有炙手可热的章子怡,是“纯属巧合”,还是借鸡下蛋?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石破天惊的创举,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又一次空前解放,出现了崭新局面。
6.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
A.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B.他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
C.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
D.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么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的杂文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灯下漫笔》的出处《坟》即是鲁迅先生的前期杂文,前期杂文还有《热风》等。
B.“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起,至《明史》结束,共24部正史,全部采用纪传体例编写,其中有通史,有断代史。
C.雨果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是宋朝的林逋,因为隐居在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故得名。
二、(16分)
(一)(8分)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 。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