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00字,共三课时。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
触龙说赵太后
选自 《战国策》
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3、理解并掌握“得无…乎”这种固定结构。
能力目标
1、感悟、体味文中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2、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词意的能力。
德育目标
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1、辨识“及”“甚”“少”“为”等词的诸多义项;
2、以第三段为重点,品读触龙的劝说语言,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注意情境气氛的变化,感受人物形象的力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读法;竞赛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指导诵读(一、二段),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刮起刺骨的寒风,企图刮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风越刮人们却将衣服裹得越紧;太阳用柔和的阳光温暖人,天气渐渐暖和了。人们也就把衣服脱了。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总之,讲究点说话的艺术,在任何场合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