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00字。
短文两篇《人类的文明》《文明的进程》备课参考
课文摘要
坏政治是文明最大的过,最大的恶,数学物理方程则是文明最大的功,最大的善——这便是我的结论。我特别看重自然科学的伦理价值。它是我心目中的宇宙宗教。科学和艺术合在一起成了我的上帝。科学使我的上帝可信;艺术使我的上帝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上帝才是好上帝。
……
天文学好比一辆手推车,推车者是人,是人性。两个轮子分别是实用和求知的好奇心。前者是为了生存,后者是为了得到宇宙观的满足,并最终将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
仰观天,俯察地,洞识人。这便是所谓的天道、地道、人道——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气魄和心胸。然而用肉眼仰观毕竟非常有限。于是就有了天文望远镜这种工具的发明。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没有工具便没有人类文明。可以说,工具是人类文明之母。人是通过他手中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扩充他的地盘和世界的。
……
人类文明,说到底是人为了打破大自然对人的时空限制作出的努力。医学是为了延长人的寿命,打破时间的限制。无线电和手机,则是冲决空间的限制。
……
人类文明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一,文明,首先就是各行各业人们的通力互助合作(Cooperation)。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第二,这就需要建立社会各种组织(Organization)。如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为的是实现社会各成员的敬业、分工(Specialization)和互助合作。
第三,人类文明(尤其是当今的文明)迫切需要提出有关人生的崇高理想、意义、目的和价值观。
……
人类文明的精髓,说到底就是强调、突出这双重感恩:感激大自然秩序,感激人类社会秩序。
授课思路(高中新教材特约撰稿人 华东师大二附中  郑桂华)
题旨领会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赵鑫珊的哲学随想。
这篇文章有这样三个特点,联想丰富奇特,如缀满行星的天空;结构自由,兴之所至,涉笔成文,形散神聚;语言凝炼隽永,许多段文字中都有包含哲理的警句。
文章第一节(从开头部分到第6自然段)点明了文明(科学和艺术)对“我”的意义和“我”对文明的态度:科学和艺术是我的上帝,我对她充满感恩之情。
第二节(7、8两个自然段)用两个轮子作比喻,形象说明了科技和人性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9—19自然段)写了科技发明(工具)的意义,科技(工具)发展中相互延续,步步推进的关系,以及人类发明的目的。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分别用了一句古文,一个实例,一个笑话,使介绍和论证变得生动形象。
第四节(20—28自然段)归纳了人类文明的三个特点:能互助、有组织、有理想和追求,指出这是人文科学的使命。接着论述推动人类文明的两个车轮——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照应第一节的双重感激的对象。
第五节(29、30、31自然段),强调“我”对人类文明两个车轮的感激,提醒人们处理好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对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