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20字。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设计 刘达辉
教学目的 1 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位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 、课前播放《二泉映月》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别》等。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者写别前的环境,后者写别后之景。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我们在学习过那么多宋词,应该明白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答: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雨霖铃》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板书)。 听 (播放朗读)
二 、检查预习柳永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词派、词风、生平际遇回答) 回答
〈一 〉、 关于柳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熟悉民间乐曲。但为(人)放荡不羁,屡试不中。直到中年之后,改名为永,中过进士,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