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20字。
中考词句品析题解题指导
王 松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题中都出现了词语和句子的品味题,这些题虽然出自不同的篇目、不同的语境,但要求却是一致的,就是要结合语境反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言外之童、弦外之音,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要求,又能够一针见血地考查出学生对词语探幽发微的理解能力。很多考生在此类题前纷纷落马,有的是茫然摸不着边际,有的是“心愤愤而口悱悱”——心里似乎明白,答题却不得要领。
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站在命题者的角度,这样的题无疑是成功的;但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不能解答这类题,那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成功。因此,为了学生能很好地阅读现代文,并通过品味词语和句子,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也为了在考试中迅速、准确地答题,我们有必要给学生指导一条品味词句的捷径。
首先谈品味词语。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有关词语的品味理解,一般都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2005年深圳中考第14题,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徽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2005年北京第18题,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③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做这类试题,除了平时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以外,解题技巧也很重要。如答品味词语类题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明白字义、词性及所描写的对象,揣摩词句的情味。(2)分析修辞,了解此字在句中的效果,体会词句的形象含蓄。(3)结合背景,了解此字与文章主旨的关系,领悟词句的深层意义。可把上述答题思路概括为“字义对象、句中效果、与主旨关系”三方面来处理答案。例如:
深圳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请你仔细品味第①段的“烧人眼”和第③段的“烧出一片春天来”中的两个“烧”字,分别说说它们好在哪里。出卷人给的答案为(括号中的点评为笔者加,下同):这两个“烧”字用得生动传神,境界全出(总效果)。凤凰花(对象)红得像燃烧的火,绚烂耀眼,所以“烧人跟”(效果);“烧出一片春天来”中的“烧”字是燃烧的意思(字义),表达出亲人间的刻骨想念和浓烈亲情(主旨)。
深圳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14题:阅读(鸟是树的花朵),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出卷人给的答案为:用“弹性”一词描写风(对象),用得生动传神(效果1),把无形的冬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效果2),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主旨1),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主旨2)。
其次谈谈品味句子。中考从句子理解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句子的大意,理解句子的比喻义、委婉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表现对象,理解句子的顺序并将句子归位,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