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指印》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文化,激发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 
启发学生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以科学精神励志,以人文精神向学,开辟出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