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大题,约8900字。
2006年伊宁市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竞赛试题(高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朱典锴
注意:1.本套试题共14页14大题。请确认自己的试卷完整无误。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原卷上作答无效。
3.请将姓名、年级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以内规定的地方,写在密封线外试卷无效。
第一部分 语音 5分
一. 请给以下划线的字词注音5分
譬( )如 倔( )强 蓬蒿( ) 喑( )哑 倾圮( )
刹( )那 希冀( ) 信笺( ) 骁勇( ) 熨帖 ( )
侪辈( ) 模具( ) 剿袭( ) 炽烈 ( ) 偌大 ( )
剽( )悍 砧( )板 拜谒( ) 掣( )肘 踝( )骨
部分 字形字义 15分
二 .写出下列词语中所缺的字5分
饮( )止渴 ( )炳千秋 明火执( ) 无( )生非 ( )私枉法( )行节约 各行其( ) ( )芳百世 计日( )功 ( )盘托出按( )就班 ( )血为盟 既往不( ) 一枕黄( ) 再接再( ) 要言不( ) ( )角之势 立( )见影 貌( )神离 ( )犊情深
三 .判断下列词语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划“√”将错误的字改写正确。5分
直接了当( ) 换然一新( ) 道貌岸然( ) 别出心裁( ) 色厉内茬( )
陨身不恤( ) 震聋发聩( ) 铤而走险( ) 趋之若骛( ) 按步就车( )
因地治宜( ) 纷至踏来( ) 原形必露( ) 谈笑风声( ) 委屈求全( )
一塌糊涂( ) 食不裹腹( ) 委屈求全( ) 眼花瞭乱( ) 震聋发聩( )
四。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5分
栉风沐雨( ) 怨天尤人( ) 引而不发( ) 颐指气使( )
越俎代庖( ) 无稽之谈( ) 万马齐喑( ) 惟妙惟肖( )
暴虎冯河( ) 怙恶不悛( )
部分 成语 20分
五 请根据解释写出相关的成语,注意不要用解释中现成的词语。10分
( )1、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 )2、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 )3、比喻最先做某种坏事或首开某种恶劣风气之先的人。
( )4、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 )5、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 )6、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 )7、沉迷于所喜爱的事物,而使意志消磨掉。
( )8、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 )9、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火搬开。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 )10、 文章、书籍晦涩难解,不通顺畅达。
六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请打√ ,错的请打×。10分
( )1、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 )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3、《还珠格格》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 )4、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 )5、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舍家忘身,殚精竭虑地推行新法;宋神宗不动声色,宵衣旰食地谋划改革。 ( )6、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者之间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