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9、老王
杨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办法(利用片段来刻画一个人物)。
学习分析人物命运的根源,尤其是社会根源。
方法与过程: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和学习作者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办法(利用片段来刻画一个人物)。
体会和学习作者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分析人物命运的根源,尤其是社会根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探讨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2、以庄子“相濡以沫”的故事引入,略加分析。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爱心,“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有条件,课文结束时可播放这首歌曲。)我们中国在古代就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进步思想,这些其实都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和谐的关系。今天我们将学习杨绛的《老王》,关注一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车夫老王的生活。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
参考:本文通过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
板书设计:
《老王》
(一)(第1-4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逻辑顺序)——“苦”
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二)(第5-末)回忆与老王交往几个片段(时间顺序)“善”
A、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
D、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三、结合第一部分,初步探讨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结合以下问题探讨:
1、老王是个干什么的人?他有什么生理上的缺陷?老王的居住条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