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8730字。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卷)
命题人:华亭一中 李文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天姥(mǔ)霹雳(pì) 熊咆(páo) 悲怆(chuāng)
B、渚清(zhǔ)祠堂(cí) 纶巾(lún)猿啸(xiāo)
C、伶俜(pīn)石扉(fēi)訇然(hōng)荻花(dí)
D、幽咽(yè)裂帛(bó) 红绡(xiāo)钿头(d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凄切 樯橹 罗裳 雕栏玉砌 B、婉约 辞藻 烽火 良晨美景
C、巷陌 暮蔼 弥望 晓风残月 D、漂零 喜雀 仓皇 舞榭歌台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永远记得那个日子:随着世贸组织第4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木槌“嘭”的一声,中国已登堂入室,结束了长达15年艰难的谈判历程。
B.参加全国糖酒副食商品交易会的人们赞叹道: “长沙果然名不虚传,集山水洲城于一体,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啊!”
C.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出类拔萃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今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D.每天早晨,他都要独自一人跑到湘江大道带状花园里,颐指气使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虽然只选取了几个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炼,意境开阔。
C.近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
D.四月份以来,娄底和郴州接连发生了两起矿山安全事故,省委、省政府及时成立了调查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寻求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的办法。
5.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等等。
C.同学们拉着张老师,难过地问他:“您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D.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对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公宿处今尚在(谢公:谢灵运,南朝诗人,喜游山。)
B、越王勾践破吴归(勾践:春秋时期越国之君,曾为吴王夫差所败,卧薪尝胆十年,终灭吴国。)
C、遥想公瑾当年(公瑾:周瑜,三国时期吴方统帅,曾统帅军队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魏军。)
D、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子,由北方移居京口,建立政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
孙权北击合肥的历史作用
一项历史结局是参与此历史过程的人共同构筑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仅经赤壁一役,并不足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世人之所以有“一战定三分”的误解,就在于忽略了其后孙、曹间的战争。其实,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孙权在赤壁战后,坚持了抗曹的政策,并不断在淮南地区发动进攻。
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08-219年),孙、刘、曹周旋了11年。其间,《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曹间围绕合肥的战役为8次,刘、曹作战3次。赤壁之战后的11年中,孙、刘与曹之争,主要由孙方承担,孙军攻合肥,击当涂,战役的目的是开拓合肥东、西、北三面的用兵空间。如果孙权进占合肥,逼取寿春(今安徽寿县),再沿淮河水系东出北上,曹方的徐、豫诸州等地,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孙军不仅独据长江天堑,还可兼得淮河运兵之利。孙权攻合肥的战役虽没有取得预想成绩,但它使曹操不得不改取先稳定淮南的策略。因此,权、操合肥之争,阻滞了曹操建安十三年后的军事进程,影响了其政治措施,这就为刘备的发展创设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