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00字。
现代文阅读如何备考
现代文阅读题作为语文高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高考的目的就是淘汰大多数。”(章熊语)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似乎就是靠这一部分增加试题的区分度,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那么,如何保证现代文阅读这一阵地不丢?我们的想法与目前的做法是:充分挖掘学生现有的阅读材料,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加强与备考有关的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阅读题得分率。
其实,高三学生的阅读“资源量”并不是很小,六册语文课本,有课文约150篇,还有手头各种各样的试卷和练习资料上的相关阅读文章,算一算,一年下来不下一二百篇。如果我们对这一庞大的阅读资料库视而不见而慨叹学生阅读面狭窄,那是很不现实的。对于这些课文和试卷选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重新审视,精心选择,充分挖掘,为“考”服务,把它作为培养阅读习惯和应试方法的重要材料。进行现代文阅读复习时,我们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变,即抛开以前那种以知识点的梳理为目的的做法,可以从六册语文书中筛选出数十篇文质兼美的重点课文或典型段落,特别是高考题经常出现的科技类说明文与文学作品进行专项训练。前者可以选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眼睛与仿生学》等课文,后
者可选《荷花淀》《阿Q正传》等作品。教师应在书后思考题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观照课文,潜心挖掘,依照高考题的样式重新编题,并辅以适当的点拨指导。然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推敲,抛开所有参考资料独立认真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每一道题目。比如,第二册语文书关于《风景谈》最后一段的阅读理解题共11个小题,可以稍加改造进行练习。其中⑦⑨②⑤⑧等题可以提出限定字数的要求。这里有对关键词语的语境意的解释,如第⑧题、第⑥题;有重要语句的理解,如第⑦题;有对文意的整体概括,如第⑧题。它们从不同侧面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能力。
为保证课文的阅读复习训练不流于形式,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给以足够的时间阅读思考,一般当堂完成;二是要有检测,可以使用投影仪,可以发纸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板演,规定不准看资料答案和课文相关注释,总之一定要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并进行信息反馈,确保练习落在实处。如果每一篇重点文章都能如此扎扎实实地训练,第一轮复习四五十篇下来,学生阅读能力应该说能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高考临场阅读不同于平时阅读,因此我们进行考场阅读训练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上。我们认为,在进行课文阅读理解和练习各类试卷时,应反复强调并落实下列习惯和要求:
第一、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要引导学生克服对阅读题的畏惧心理,增强信心和恒心。现代文阅读赋分一般都比较高,每分要志在必得。
第二、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阅读课本,文前有提示,文中有注释,文后有思考练习,这些都为我们准确理解课文提供了很多有效信息。试卷选文虽不及教材信息多,但也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有用信息。比如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三、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现代文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张建华先生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