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怎样阅读散文
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这种文体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的篇幅不少。学会阅读散文,对提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读文章可以采取这样的读法: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将这种读法用于散文的学习上,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初读:由形入神,领悟文旨  
人们常用“形散而神聚”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所谓“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散文的内容涉及面广,跳跃性大,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过去和未来。这些内容常常从表面上看互相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也很难说是按照什么样的时间或空间顺序组织在一起的。“形”是指散文的形式特点,“神”是指蕴含在“形”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神聚”即文旨集中。阅读散文首先要从“形”入手,一口气读完,即使有少数不甚明了的地方,也不会影响到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暂时放着,读过之后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思考这些问题,即是在逐步由“形”及“神”。为了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散文的“神”,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句子:(1)文眼句或中心句。如《挖荠菜》中的“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如《枣核》的最后一段。(3)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如《安塞腰鼓》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等。(4)首尾照应的句子。如《紫藤萝瀑布》的起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5)文章的标题。如《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醒幸福》等。有些散文写得比较含蓄,一下子不容易抓住提挈的语言,就可以对事件一一分析,寻找它们的共同点或行文指向,想一想这些内容都与什么有联系,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能从中比较顺利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所以,阅读的第一步即是要努力把握文旨。这是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因为散文形散,所以只有首先抓住了文旨,才提起了文章的纲,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也只有从表达文旨的需要出发,评判写作上的优劣得失,才有了合理的依据和标准。  
二、细想:寻找线索,理清思路  
优秀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体现在结构上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把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个个纵跨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连成有机的整体。线索是结构的核心,抓不住线索,就理不清思路,就弄不清作者行文的初衷。抓线索读散文的方法是:一要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可以在过渡段或过渡句中找到;二要善于辨识体现线索的语言标志,如间隔反复的句子等。散文常用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体事物。如叙事散文《枣核》中的枣核,《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背影》中的背影。这类事物看上去很平常,却常常寓含着特殊的深意。如小橘灯是小姑娘自制的,从价值上看废物利用并不值钱,提着它走山路也“照不了多远”,但是,它使人想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和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让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