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00字。
陋室铭——审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美读,学生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音乐美。
  2、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行文的巧妙,领悟构思美。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能感受语言中蕴涵的魅力,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高尚的节操。
  教学构想:
  因为课文是一篇骈文,形式优美,内容也很充实。讲授本课时试从审美的角度去透视此文,改变文言文教学中逐字逐句串讲,使文质兼美的文章灵气荡然无存的方法。从美学角度讲,使语言"立"起来,人物"站"起来,也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为了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借用音响媒体,进行配乐诵读。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陋室、子云亭、诸葛庐等画面。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刘禹锡的民间故事:刘禹锡因参加当时进步政治改革,得罪保守派被贬到安徽和州任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该住三大三小共六间房子,可知县势利忘义,安排刘禹锡住城南江边的三间小房子。刘禹锡却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知县气坏了,又把刘禹锡搬到城北一条小河边,房间缩小到一间半,面对河边一排排杨柳,刘禹锡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和州心在京"。知县肺都气炸了,又在郊区为刘禹锡安排了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小房子。相传刘禹锡面对这简陋的房子,怀着对官场厌恶之情,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头上,来表明他的志向。今天,我们来欣赏《陋室铭》。
  (设计说明:1、讲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故事和课文内容暗合,有效地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了情感铺垫。)
  二、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1、解题:什么叫"铭"?指明回答。
  明确: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