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90个字。
第9课故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54-68页。《故乡》叙述了“我”重回别过二十余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建构了回忆中的、现实的、理想的三个“故乡”,表达了“我”对未来希望的朦胧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创作背景,梳理总结已学的鲁迅作品。
  2.学习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艺术特色。
  3.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能够运用它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5.把握作品中对比描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梳理小说的叙述线索,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朗读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3.通过对杨二嫂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品读人物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分析闰土的形象。
  4.提供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会“我”重回故乡所见所思时的悲凉感受,能够领悟作者对理想故乡的向往与追求。
  2.学生懂得闰土悲剧的深沉和忧郁,进而思考产生这一悲剧的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分析闰土、杨二嫂、“我”等人物形象,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文中几组对照描写,把握对比的写作方法。
    3.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的议论语句,探讨小说的主题。
    2.领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突破
    1.抓住对比这一写作手法,主要分析故乡的变化和故乡人的变化,兼及其他。尤其要抓住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再究其根源。
    2.由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作品主题的探讨,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查阅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有关资料,以及了解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翻读已经学过的鲁迅作品。
    2.第二、三课时前,准备有关小说主题的资料。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预习文章,通读全文,总体感受。查阅有关资料,对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形成感性认识。
    2.第二、三课时前,可以尝试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故乡景象、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同学问互相探讨交流。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翻读已学过的鲁迅作品,与《故乡》的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步骤(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结合鲁迅作品的介绍,导入新课。    1.结合学过的鲁迅作品和课前查阅的
    资料,进入新课的学习。2.训练学生整体阅读文章。    2.总体感知文章,把握叙述的顺序和线
    索。3.朗读教学。    3.认真朗读文章景物描写,体会其中传
    达的情感。4.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4..结合文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