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80字。涉及面广 ,容量大,常考常错成语大集合,实用性强。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成语误用的七种类型
成语考查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归纳成语试题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熟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巧舌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用在此处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二、搭配不当
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摧枯拉朽”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虚弱的势力。它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不能做“创造力”的定语。
三、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能断词取义。
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当仁不让”的意思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当。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不让”的意思,与语意不符。四、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要看它在整个句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白头如新”意思是互相认识很久,到了老年,还如同刚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很浅。与“曾非常要好”、“和好如初”矛盾。
五、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
六、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范围,把握不准,就可能使用错误。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琳琅满目”指杰出人才或精美物品非常多,用来陈述“‘夜景观’建设”使用对象错误。
七、特定用法
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不了解,也会出错。
以上对成语考查的设误点做了归纳,了解高考试题中成语考查的常见错误类型,审视命题规律,把握题型特点,做到有章可循,则有利于提高成语使用的辨别能力。
一、弄清迷彩型成语的多义性
所谓迷彩型成语,是指与今义字面意义容易混淆的成语(如1993年题“不刊之论”中“刊”,若单从字面上难以看出成语的褒贬义及整个成语的含义)。这类成语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往往容易误写和误用,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逐一剖析这些成语的多义性(本义、引申义及比喻义),才能正确使用。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全国卷)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 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弄清引申、比喻义,全面掌握成语含义,才不致望文生义。
如1992年“灯红酒绿”考的是本义,1999年“炙手可热”考的是引申义。“满城风雨”本义指“秋景”,现在一般用比喻义,指到处议论纷纷。还要注意与今义容易混淆的成语,如“苦心孤诣”(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文不加点”(涂改)、“不足为训”(法则)、“山馐海错”(味)、怙恶不悛(怙:依靠;悛:悔改)、“繁文缛节”(文,仪式,规定;节,礼节)等等,上述加点字如模棱两可,就会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