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个字。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讲解 ,课外拓展,能力训练。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了解书面语言与口语的区别。
3、品味本文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4、理解自我调侃的写作手法。
5、养成借书必还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作者自我调侃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教材分析】
1、作者简介:
柏杨,原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大学毕业,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师范教师。去台湾后从事教育工作。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西窗随笔》、《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他的小说中有一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怒航》、《挣扎》等,小说文笔犀利,深刻的揭露台湾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2、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书橱 过瘾 榔头 暹 歃血 惩 迄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醉如痴 左道旁门 暗起杀机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对牛弹琴 丑态毕露 人赃俱获
4、分析文章的结构: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5、内容分析
本文开头首先分析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读书很受重视,接着说明西方腐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及有钱人不重文化的现象,然后作者运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对种种借书不还者的无赖举止进行批判,并以调侃的口味写出了书主人为讨还藏书的种种良苦用心,最后呼吁所有借书者最好不借或借而及时归还,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照应开头,表达出天下读书人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