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80字。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练习(语文版)          
     班级    姓名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
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  
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 叙事:    ;抒情:    
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
②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2、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意思是忍心能够当面做贼,公开抢抱着自己的屋上茅草钻入竹林。
B、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丧乱以来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本察人间冷暖的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D、本文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频繁的韵角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3、4是04广西中考题)
 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风狂,“卷”从视觉上突出秋风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的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以小见大,忧国忧民,推已及人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5、6、7、8是2005年四川贵阳课改区中考题)
5.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一会儿                何由彻:(彻夜、通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