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字。
话题作文训练与点拨
高志军
训练题目:
感恩戴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灯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它能给人带来光明,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请以“感恩·灯”为题目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感恩的意思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可以是一种行动,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灯”可以是具体的可提供光亮的物,也可以作为喻体,象征着给人以光明、希望、勇气、力量等。
题目里用间隔号把“感恩”和“灯”分开,意在表明这两点既是独立的,又是文章中必须涉及并有着相互联系的。相当于关系型话题作文“感恩与灯”,在文章中巧妙的揭示二者关系是一难点。写记叙文容易构思,如:“灯”使人感恩,或因感恩而燃起一盏灯等。作议论文处理写作难度较大,体现出命题者重点考察学生某一文体写作能力的意图。
学生习作:
感恩·灯
王欣
母亲是一名教师,自从她分配到那个穷山沟里当带课教师,她就没有回来,在那里她结了婚,有了我。
母亲是小学里唯一的老师。山里穷,上学的孩子少,学校的条件又不好,所以,小学里没有正式教师,以前来过很多个老师,但大都因为环境太艰苦,走了。可是母亲一教却再也没有走。她看着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不忍离去。
每天,母亲重复同样的工作,早上去学校,中午给孩子们做饭,晚上回家又要备课,看似轻松,实际上十分劳累,因为她要备5个年级的课。
山里的孩子住得离学校远,母亲怕走山路不安全,于是放学之后,就将孩子们一个个送回家。晚了要走夜路,于是母亲的手里就多了盏小小的灯,用竹蔑做的灯架,外面糊上一层纸,再用铁丝把一小块松脂固定在上面。每天母亲用这盏灯送孩子们回家,孩子的父母们看见了这盏灯,就知道孩子回来了,老远的对着灯光喊:“老师辛苦了!”母亲就会高兴的应一声。路上的行人看了这盏灯,也会主动给老师让路。
可是有一天,直到很晚母亲也没有回来,再后来,母亲被两个村民抬回来了。原来,送完最后一个孩子,一阵山风吹过,灯灭了,天黑看不清路,母亲一脚没踩稳,滚下了山坡,动弹不得,母亲用力呼喊,被路过的农民发现,送了回来。
第二天早晨,天还是黑黑的,母亲挣扎着想要坐起来。这时,透过窗户,我看到一条火龙,慢慢的,由远及近。终于看清,一群村民站在我家门前,每人手里拿着一盏大红灯笼。原来,前一天晚上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连夜每人赶制了一盏灯笼给母亲送来。为首的一个中年人说:“老师,我们对不住您,您为了我们的孩子伤成这样。我们过意不去,所以我们每人用上好的材料做了一盏灯,这灯就是再强的风也吹不灭,您收下吧!”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吩咐我收下这一盏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