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8420字。
淮安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查测试
语文试题 2006.11.9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试题的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果脯 花圃 惊魂甫定 破釜沉舟
B.闪烁 砾石 老骥伏枥 风声鹤唳
C.摇曳 笑靥 苦心孤诣 集腋成裘
D.跻身 箕踞 孤傲不羁 反唇相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僭越 装帧 目不暇接 名副其实
B.暮霭 幅圆 蹉跎岁月 淡泊明志
c.编纂 坐落 根深底固 贸然行动
D.滥觞 提纲 委屈求全 平心而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一句是
A.2007年国家公务员报名启动仅三天,网上的报名人数直线上升,甚至出现一个宿舍全部报名的盛况,报考热度令人瞠目结舌。
B.在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肖钦获得鞍马金牌,陈一冰获得吊环金牌,真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制成的精密仪器,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细的“尺子”。
D.“超女”活跃城市乡村,“唱响”遍布大江南北,媒体对年青一代的价值趋向有着很大的影响,娱乐取向不容忽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鸡”、“××劳”等垃圾快餐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早已显露无遗,许多家长和子女明明知道,却对这种潜在的威胁并不在意。
B.我们购买“碧水蓝天”楼盘的房子,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优美环境,因为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业主的心情。
C.国有企业遭受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决策者的失误、内控机制的缺失、监督管理不力有关。
D.以破坏自然景观、割裂传统文脉为代价的“形象工程”,屡禁不止,不仅是无知,更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生活中的“成本”
聪明的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会分辨“初期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区别。你花10元的“初期成本”购买了面值10元的邮票,这一举动的成本是多少?是零。因为你可以把邮票按照原来的价格卖出去。你的举动并没有令你失去什么。但是,你花10元买了一个汉堡包并咬了一口,你这一举动的成本是多少?是10元。因为吃过的汉堡无法转卖出去。
“沉没成本”是那些后来的举动所无法挽回的成本。无论你继续吃完这个汉堡,还是丢掉,那10元都是你没有办法收回的。所以,你用10元的“初期成本”购买这个汉堡包时,其“沉没成本”是10元。
投资和入行的“门槛”,不是“初期成本”,而是“沉没成本”,因为它一旦投入就无法挽回。如果你行走于国与国之间,你学习古汉语的沉没成本,比学习英语的沉没成本大,因为英语的知识比较容易转化为其他欧洲语言的知识,但古汉语比英语更难挪用。如果你行走于县与县之间,你学习英语的沉没成本,比学习汉语的沉没成本大,因为汉语的知识更广泛地运用于你的日常生活。